遊客用鏡頭記錄著梨花盛開的美景。
貴德奇石苑內,身著漢服的遊客在賞梨花、拍照。
農家樂院內,為遊客精心烹製農家特色美食。
青羚網訊(記者 譚梅 通訊員 張順祥)楊柳吐綠,大河歡騰,黛青色的朦朧透露出嫩綠的主題……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度假的遊客明顯增多,貴德農家樂遊客量較平時增長數倍。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每個人都戴著口罩,但仍擋不住人們迎“五一”踏青賞花看山游水的腳步,鄉村一日遊、休閒遊凸現亮點。
資料顯示:僅在這個小長假裡,貴德縣各地喜迎八方來客,接待遊客達25.12萬人,日均遊客達5.03萬人,旅遊經濟收入1.03億元,日均收入達2068.6萬元。“鄉村遊”對地方經濟、農民增收的拉動能力可見一斑。
“鄉村遊”
讓各地鄉村人氣高漲
“這裡的景色很美山水很獨特,峽谷眾生,就是一幅絕美的中國山水畫;這裡夏天露營、看星星、看夕陽是個好地方;這裡的生態自然,一片片的野花迎風綻放;這裡的野草生成的天然草地鬱鬱蔥蔥,是一家人戶外活動的好場所……”
在松巴峽東北側,坐落著貴德縣海拔最低的松巴村。這裡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且有著濃郁的藏族風情。旖旎的自然風光、松巴蓮花寺、松巴神泉等旅遊景點在今年“五一”期間吸引了不少省內外遊客。早在2018年,這裡就被評為省級綜合產業示範村、全省鄉村旅遊示範點、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青海100”特色文化旅遊體驗點。
為了讓農民富起來、產業強起來、村莊美起來,近幾年我省從政策上支援、從資金上扶持,大力發展“鄉村遊”,全面開啟了“鄉村旅遊”模式。自大力發展“鄉村遊”以來,貴德縣農民已從中獲得了切實的利益。
利用松巴村獨有的鄉村旅遊資源,松巴村兩委班子選準富民強村的渠道,堅持多措並舉、聯動發力、因地制宜,透過發展家庭遊、觀光遊、民俗風情遊等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旅遊飯”,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走出了一條鄉村旅遊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格局。
“五一小長假期間,我們每天推出的藏式餐飲多達10多個品種,如酥油茶、新鮮奶茶、羊肉手抓、藏式油餅等,深受廣大遊客的好評,每天接待就餐遊客200人左右,日均收入近2萬元,僅5月1日至5日接待前來旅遊就餐的客人達1200多人,收入達10.35萬元。”松巴村尕藏梅朵農家院負責人梅朵告訴記者。
據瞭解,今年“五一”期間,松巴村共接待遊客累計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00餘萬元。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已達到1.06萬元,是2014年的3.5倍。而像梅朵一樣靠著吃“旅遊飯”走向致富的“農家樂主人”在松巴村已有20餘家。鄉村旅遊已經讓無數“幽居深處”的小山村村民有了奔頭。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為了讓遊客在松巴村遊玩得更舒心、更安全,農家院及人流聚集地均開展健康掃碼、體溫監測工作。在客流量較大時採用限量出入的辦法,防止遊客聚集,引導遊客自覺佩戴口罩。同時,為了滿足遊客多樣化、個性化、體驗性的要求,提前做好了自駕遊、鄉村遊、民俗歷史文化體驗遊、黃河水上特色遊等方面的準備工作。
2020年以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松巴村兩委班子藉著“鄉村旅遊”的東風,依託藏族民俗文化特點及獨特的地理位置環境,積極開發建設當地旅遊資源,形成松巴村旅遊核心吸引力。
“從2014年以來,松巴村爭取整合各類資金7000多萬元,用於民居改造、村容村貌整合、國土綠化、鄉村旅遊配套設施、民俗建設、旅遊廁所、自駕車及房車營地、餐飲中心等30多項專案。目前,我們開始編制《貴德縣尕讓鄉松巴村鄉村旅遊規劃》,完善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採摘園、民宿、攝影長廊、松巴酩餾酒莊、野營區等建設,打造集“農戶 基地 公司”為主的松巴藏寨旅遊示範村,到時候,不同的休閒娛樂點將為遊客帶來不同的體驗。”松巴村黨支部書記切江尖措說。
生態助力
鄉村旅遊業縱深發展
隨著盛開的梨花,貴德縣以生態農牧業助力鄉村旅遊業縱深發展。資料顯示:僅今年4月1日至19日梨花初放時節,來貴德賞梨花,觀黃河,體驗鄉村旅遊休閒的客人達28.43萬人,平均每天1.51萬人;19天時間全縣旅遊業收入達1.16億元,平均每天創收611萬元。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為了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們下大力氣發展以農村、農民為主體的‘鄉村遊’。透過‘鄉村遊’,調整和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貴德縣旅遊局負責人表示。
“陸續打造沿黃河兩岸的田園花海、採摘樂園、觀光農莊,開發主打垂釣、燒烤、採摘、休閒旅遊產品,形成鄉鄉有精品、村村有特色的發展格局……”
記者瞭解到,2020年,貴德縣在修編評審《貴德縣全域旅遊發展兩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強力推進貴德古城、國家地質公園阿什貢景區改擴建、黃河綜合生態景區、千姿湖溼地公園等重點旅遊專案,開工建設黃河廊道北區養生基地,黃河南岸濱河景觀帶,龍王池與都秀草原等文化旅遊專案。全面啟動黃河廊道第一景觀帶,河西溫泉藥浴休閒小鎮,松巴藏寨民族風情園等特色旅遊專案。
同時,以國家地質公園、黃河清溼地公園、貴德古城三大主題景區為中心,打通縣域內各景點的“毛細血管”,促進景區景點間的有機串聯。實施“旅遊 ”發展戰略,讓百姓的出遊向旅遊體驗轉變,拓展旅遊發展新空間,增強“天下黃河貴德清,高原養生第一城”貴德旅遊的知名度。
在“住”與“遊”方面,貴德縣積極提檔升級了一批星級酒店、主題酒店、經濟型酒店和農家樂,盤活整合縣域內閒置莊廓、樓房等房源,讓遊客住得舒心;同時,著力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立智慧旅遊交通管理平臺,讓遊客對路況、停車資訊及時掌握;策劃並推出系列精品旅遊線路,開發夜遊、親子游、健康遊,研學遊、冬季遊等旅遊專案,讓遊客玩得開心;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工藝品和紀念品,讓遊客記得住“小江南”之旅。
此外,貴德縣文旅部門在全面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不斷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開發“樂遊貴德”全域智慧旅遊平臺,建成電子門票支付系統,實現了景區WiFi、移動支付、旅遊電子商務平臺、旅遊服務熱線“四個全覆蓋”。積極與國內知名旅遊企業進行對接,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更多地進入旅遊產業領域。在各大景區配備了語音智慧導覽系統。全面挖掘、豐富景區景點文化內涵,進一步充實完善了旅遊解說詞,提升貴德旅遊的吸引力。(文章圖片攝影: 童世鈺 趙榮章)
“鄉村旅遊”要做出文化特色
而今,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不少城市居民外出的熱門選擇。趁著“五一”小長假,筆者也到周邊的鄉村旅遊地轉了一圈,放鬆身心的同時也感受各地鄉村的魅力。但感受中也多有感觸,我省一些鄉村發展“鄉村旅遊”,其旅遊內容主要偏向於“吃喝玩樂”,少了鄉村本身應有的民俗民風、民間傳說等內在文化資源的挖掘。除了鄉村本身所有的好山水、村落民居等外在旅遊資源,不足以對遊客有長久的吸引力,且同質化現象嚴重。
在筆者看來,發展鄉村旅遊,應當依託當地鄉村文化資源,將文化融合到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遊玩等鄉村旅遊產業鏈每一個環節,吸引遊客,讓遊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提升遊客的“鄉村旅遊”體驗感,使其旅遊體驗獨一無二。提升鄉村旅遊的“含金量”,把鄉村旅遊做出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這才可以長久的留住“值得一去”的好名氣,同時,增強其鄉村旅遊的市場競爭力。
積極重視鄉村鄉土文化建設,將鄉村文化資源深度融合,以農耕文化為魂、山水村落為形、生態農業為本、美麗鄉村為基的鄉村旅遊,使旅遊不再停留在鄉村觀光旅遊層面,而是向鄉村休閒度假和生活體驗轉型升級,將旅遊體驗附載於人性化的細微服務之中,對遊客的吸引力就大,市場競爭力就強。
做活鄉村旅遊文化這篇大文章,需要充分激發鄉村旅遊的經濟、民生、生態等“蝴蝶效應”,只有深度融合,全面發展才能將鄉村旅遊做強做大,為農民增收、脫貧致富助力。
作者:記者 譚梅 通訊員 張順祥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