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個世界讀書日剛過去幾天,“讀書”這兩個字作為熱搜早已在微博、微信等網際網路平臺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少人的生活已經被網際網路裹挾,秒速更新的全球新聞“霸佔“著我們的眼球,瞬時彈出的工作社交資訊”僵硬“著我們的手指,遊戲、短影片、各式影視綜藝“侵蝕”著我們的精力,再加上由於疫情帶來的難以撫平的情緒,即便社交減少帶來了自由時間的增多,但仍然很難踏下心來讀書。書籍總是擺在離我們最近的書桌上,床頭邊,但離我們的生活似乎越來越遠。若問一句:你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可能不少人都答不出來。
進入競爭殘酷的職場後,我們也許會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是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讓我們手指點一點似乎就能找到答案,那麼,剛剛拿起的書籍又被我們放到了一邊。不過,沒有書籍帶來的知識積澱,沒有閱讀帶來的系統思考,我們會對紛繁複雜的答案缺乏判斷力,對謠言滿天飛的網路世界缺乏抵抗力,更會對自身的發展和未來缺乏方向感。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往哪兒去?這些人類終極之問在網路上被膚淺化、流行化,喪失了應有的嚴肅感和沉重感,更讓我們失去了回答的底氣。
有位作家說:沒有比書更重要的東西了。的確,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筆下流出的文字有力與否,與平日裡是否有足夠的書籍滋養關係重大。看得更長遠些,我們會發現人類發展歷史程序中充斥著舊事物的消亡與新事物的誕生,但是以書作為載體的智慧與經驗永存,這是歷史與文明給予當代人最珍貴的禮物。如今,這份禮物變得廉價、甚至免費,唾手可得,但是不少人卻不屑一顧,不免令人深思。
讀書日當天,有家媒體的宣傳語是:最美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其實,讀書不分時節,不分心情,更不分貴賤。正如某句歌詞裡寫的,“若是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若是愛對了書,每天都是讀書的好時節。越是在不確定的時期,我們越應當迴歸閱讀,讓文字撫平凌亂的思緒,讓心靈從書籍中獲得寧靜與力量。如果想從疫情中多獲得些什麼,不妨利用這段時間多讀一些書,待疫情過後,待摘下口罩,你會擁有一雙更明亮的眼睛和一張更淡定從容的面龐。
歡迎來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