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麵糰捏出新面孔

由 秋長紅 釋出於 休閒

錄製短影片、創作新題材,95後“麵人郎”傳承人郎佳子彧——

小麵糰捏出新面孔(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本報記者 魏 薇

核心閱讀

25歲的郎佳子彧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麵人郎”第三代傳承人。他用老手藝嘗試做新題材,同時探索利用短影片、直播等新媒介展示傳統技藝,讓更多人瞭解並愛上面塑。他說:“我要用年輕人勇往直前的精神,來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北京市鼓樓西大街41號一間工作室裡,25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麵人郎”第三代傳承人郎佳子彧正坐在直播鏡頭前,專注於手掌大小的麵塑製作,手法精巧細膩,方寸之間別有洞天。古老和青春,傳統與新潮,在這個房間裡和諧交融。

“而我所最愛的,還是一小組一小組的舊北京街頭小景……”作家冰心曾在《“麵人郎”訪問記》中誇讚“麵人郎”郎紹安惟妙惟肖的麵塑作品。郎紹安是郎佳子彧的爺爺,郎佳子彧則是這項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直播、短影片、跨界合作……作為一名95後非遺傳承人,郎佳子彧利用新潮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並愛上這項古老的藝術。

從傳承到傳播

用短影片呈現傳統文化

“麵人的起源早在漢代就有記載,人們節日時把剩餘的面做成有觀賞性的麵人,並賦予它特殊的意義。”談起麵塑的歷史,郎佳子彧如數家珍。

在家人的影響下,郎佳子彧從小就接觸面塑。2008年6月,“麵人郎”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年13歲的郎佳子彧興奮極了。16歲時,他被北京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破格吸收為準會員,18歲轉為正式會員。如今他就讀於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是一名研究生。

3/4的麵粉和上1/4的江米麵,燙熟,上鍋蒸,再調上顏色和蜂蜜,揉搓起來……不管多忙,郎佳子彧每週都至少做一次麵塑,提前用180目的篩子把麵粉篩得極為細膩,保留傳統的儀式感。

透過短影片,郎佳子彧收穫了不少粉絲。他說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手藝人,同時藉助自媒體傳播麵塑藝術。

掌握了嫻熟的塑造技藝,題材、造型、配色等工藝程式瞭然於心,頃刻間就能將麵糰變成神采飛揚的藝術形象。一般先採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體形狀,再用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刻畫區域性細節,最後加上髮飾、衣裙及相關外掛,作品即告完成。短影片平臺上,郎佳子彧一條教人們如何捏哪吒的影片獲得了超過13萬點贊,不少網友評論:“謝謝你守護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把麵塑變成網紅,不容易”……

郎佳子彧說,錄製短影片,就是希望透過大眾熟悉的方式,讓傳統麵塑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如果能讓100個人知道它,10個人喜歡它,其中一個人擅長它,這份技藝就有希望流傳下去。”

老手藝新題材

讓更多人瞭解非遺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捏麵人不是一項熱門的職業選擇。郎佳子彧的父親曾說,不一定要把捏麵人當作職業,只要把手藝傳下去就好。但他覺得,既然自己是非遺傳承人,就要把職業、責任、愛好融合起來,一直堅守下去。

郎佳子彧也在思考,如何在發展創新和堅持傳統之間尋找平衡點?

近年來,一些手藝人嘗試改善麵塑材料,在面中加入一些膠粉。“我曾經想過,面這種材料的特性是不是限制了創作,如果用泥或者其他材料會不會更好?”但他覺得有些傳統不能輕易改變,“這項技藝之所以叫麵人,就是因為它的造型、黏性和張力都靠面來完成。”

手藝雖然是傳統的,題材卻在不斷創新。入駐社交平臺,錄製短影片,在電影、節日、時尚品中尋找創作靈感……郎佳子彧一直在創新,讓傳統手藝的發展速度跟上時代。他說,“以前,手藝人大多塑造孫悟空、關羽等經典形象的麵人;現在,動漫人物、流行元素等麵人作品更能引起共鳴。”

他覺得,我國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大眾對很多專案還缺乏瞭解。

“如今,與非遺相關的文創產業有所發展,但人們對傳統藝術、美術工藝品的消費習慣還有待培養。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需要一段很長的路,我們這代人需要繼續努力。”郎佳子彧說。

今年,郎佳子彧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進一步傳承併發揚麵塑文化。他說:“我要用年輕人勇往直前的精神,來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在創作中思考

做有時代特色的作品

在郎佳子彧看來,麵塑創作已成為他認知社會、思考問題的載體,好作品的標準,就是既有時代氣息,又有傳統文化的精髓。

“麵塑作品具有記錄功能,很多以前的生活景象已經不復存在,麵人技藝卻將這些歷史印跡生動形象地保留了下來。”郎佳子彧曾模仿過爺爺郎紹安的經典作品《玉米·蟈蟈》,栩栩如生的蟈蟈腿、以假亂真的玉米穗,觀眾都很喜歡。但他覺得,要做出有自己所處時代特色的作品。

2019年,郎佳子彧創作了作品《變臉》。他說,雕塑的兩大性質是瞬時性和永固性,只能記錄一個瞬間,而且永遠無法再改變。《變臉》這件作品記錄的則是在變臉那一瞬間的動態時刻。疫情防控期間,他創作了麵塑作品,向鍾南山院士以及所有醫務人員致敬。

在他看來,技藝就像印表機,列印技術沒變,但創作者想要輸出的東西變了。即使是相同的形象,每個時代想要表達的精神不同,在麵人的展現上也有差別。他說,“幾十年甚至百年後大家看到我們的麵人,也能看到那段歲月的痕跡。小麵人上承載的不光是閃耀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時代風貌。”

[責編:袁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