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保爾】
最近一段時間,長江中下游深受暑熱之苦,由於江河水位下降,一些地方已經發出了節約用水的呼籲。然而,以中國之幅員遼闊,冷熱、水旱並存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同樣是在這段時間,北方不少地方就連降大雨,地處西北的新疆更是出現了水災的苗頭。
據新聞報道,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二十餘條支流發生了超警戒洪水,抗洪防汛刻不容緩。在人們的印象中,塔里木河通常與沙漠、胡楊林為伴。如果翻閱媒體,關於塔里木河“缺水”、“斷流”的報道倒是有不少。
這樣一條河流,為何發生了大規模的洪水?這場發生在西北乾旱地區的洪水與東南的酷暑有關聯嗎?探討這些問題,還需要從塔里木河的流域特點說起。
關於塔里木河出現超警戒洪水的新聞報道
沙漠也有洪災
塔里木河地處乾旱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長度第一,也是流域面積第一的內流河。河流以盆地為中心,呈向心狀水系,支流大多發源自南北兩側的高山,最終注入於內陸盆地或山間封閉盆地。
整個塔里木河流域包括幹流、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等一百四十多條大小河流,流域面積約102萬平方公里。塔里木河幹流河段長度約為一千三百千米,如果從葉爾羌河的源頭計算,河流全長超過兩千四百千米。從天空俯瞰,塔里木河就像一條靈動的綠色紐帶,串聯著一個個綠洲,捆住了浩瀚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這樣一條地處乾旱區域,且環繞沙漠的內流河,通常徑流量不可能太大。加之最近幾十年來,西北地區快速發展,工農業用水激增,塔里木河的水大量被截留使用,幹流常常以“缺水”的面目呈現在人們的眼中。但事實上,作為一條自然河流,塔里木河發生洪水並不是小機率事件,根據水利部門的統計,在20世紀後半葉的50年裡,塔里木河發生過了大小洪災五百餘次,平均每年發生洪水約11次。
如此高頻的洪水,為何鮮少見諸報端呢?
一方面,塔里木河流域廣闊,而且很多地方是高山、峽谷、沙漠,大部分洪水的發生地人跡罕至,對生產生活幾乎沒有影響,自然就沒有太多在新聞裡登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由於工農業用水激增,加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塔里木河上、中、下游用水分配不合理,塔里木河長期缺水,以至於在缺水的高峰時期,洪水反倒成了“救星”。比如1994年塔里木河發生了一場流域性洪水,由於此前一年,塔里木幹流水位下降到了歷史低點,因此這場難得的洪水就成了人們的期望,洪峰在上游、中游就被截留殆盡。
不過,千萬不要認為塔里木河的洪水不可怕,就在看似“久旱逢甘霖”的1994年之後,1996年塔里木河流域發生了大洪水。據氣象統計,當時降水量之大、降水時間之長、降水範圍之廣,為歷來所罕有。這場洪水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多條重要國道幹線被毀,數座縣城進水,受災人口超過百萬。
塔里木河幹流洪水透過沙雅縣其滿水庫附近的楊貴生壩,大型機械裝置在加固堤壩(8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鄒懿 攝)
每當西北地區出現大面積降水,或者溫溼度增加,總會有人奢望西北能夠成為“新江南”。特別是偶爾因降水出現植物生長,短暫出現戈壁變草原的景象,更容易引起網友的熱議。但事實上,這類突如其來的降水、時常爆發的洪水從來都不是西北的罕見事。更何況,與遊客們看到的“青青草原”不同,暴雨和洪峰更多帶來的是危害。
在歷史上,塔里木河就並不“安生”。清代收復新疆之後,在塔里木河流域屯田駐軍,暴雨和洪水一直威脅著駐軍的口糧。比如乾隆二十四年,葉爾羌河爆發洪水,導致屯田大量損毀,軍糧一時緊張。此後在嘉慶、咸豐年間,新疆的軍屯又多次遭到洪水的破壞。直到晚清光緒年間,清軍重新收復新疆之後,依然遇到了洪水,當時僅莎車一地就損毀田地四千多畝。
由於塔里木河的歷史水文資料有限,我們很難精確追述到更早的時代,但可以確信的是,這是一條自古以來就經常發生水災的河流。
雨加雪的組合
觀察塔里木河的洪水,首先要看這些水從何而來。
塔里木河及其支流的水源補給主要有二,一是雨水補給,二是冰雪融水補給。完全依靠雨水的大多是季節性的短小河流,完全依靠冰雪融水的河流也很少,絕大多數河流是雨雪相容,但雨多還是雪多,往往能夠決定洪水的規模與時間。
主要依賴雨水補給的河流,往往深受夏季降水的影響,季節性差異明顯。就降水量而言,新疆除了極少數地區,基本都屬於乾旱氣候。但就是這50毫米左右的降水,往往集中在幾次降雨之中,甚至有一次降下一年降水量的情況,形成洪災和雨災。
塔里木流域內的大河,比如葉爾羌河、阿克蘇河對冰雪融水的依賴相對較大,這些河流的水量與冰雪消融的速度直接關聯。每當春夏季快速升溫,高山積雪、冰川湖泊加速融化、崩塌,就可能造成突發性洪水。
因此,這些河流的水位變化與季風區的河流很不相同,即便是高溫乾旱的天氣,由於溫度高、冰雪融水多,發生洪水的機率依然很大。如果高溫範圍擴大,多處冰川同時崩塌、融化,更是會出現幾條大河同時漲水,形成流域洪水。
新疆地區的降水主要發生在夏季,引發冰雪消融加速的升溫主要出現在春夏兩季。兩相結合,每逢高溫與降水重疊的盛夏之時,就是塔里木河洪水極易爆發的時候。據報道,今年出現的大範圍超警戒流量洪水,就是強降雨與連續高溫共同作用的結果。
俯瞰沙漠中的塔里木河(2017年9月27日攝)
雨水與冰雪的組合不僅決定了塔里木流域的洪水時間,也決定了洪水的特點。在長江流域,洪水往往伴隨著連綿不絕的雨水。而在新疆,持續數日,甚至更短時間的暴雨就能夠引發洪水。由此形成的降雨型洪水急促、迅猛,但持續時間往往不是很長。而另一種由高溫導致冰雪融化,繼而出現的升溫型洪水持續時間較長,影響範圍大,而且水量大、洪峰高,危害性大。
就地理空間而言,由於氣候條件的不同,塔里木流域內的洪水樣貌也存在差異。比如喀什地區位於前山地帶,故而暴雨多發,出現迅猛急促的降雨型洪水的可能性比較大。天山南坡中斷的河流主要由冰雪融水補給,爆發的洪水也大多源自冰川融化。
總體而言,作為一條既仰賴冰雪消融,又容易受急促降水影響的河流,塔里木河及其支流發生洪水的機率本就不小。特別是在夏季,當高溫與降水疊加而來,出現洪水自然成為大機率事件。
洪水改變的綠洲文明
氣候向來是研究新疆歷史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綠洲國家,其興衰存亡往往與氣候變遷有關。由於新疆氣候乾旱,人們大多更加關注歷史上的旱災。
比如著名的樓蘭古國,談起樓蘭的消亡,氣候乾旱、水源斷絕、河流改道都是高頻詞彙。對於被沙漠環繞的綠洲文明而言,水源的確是其賴以生存的關鍵,但水也並非多多益善。在歷史上,桀驁不馴的塔里木河洪水頻發,對臨河而居的綠洲來說並非好事。
北宋建國之初,王延德出使高昌國,就親身經歷了一次大洪水。根據他的記載,當時降水量達到了五寸之多,摺合今日超過150毫米。現在吐魯番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毫米左右,果真如王延德所記,恐怕有些聳人聽聞。
也有學者認為,其記述的五寸,應該是降水舒潤的土壤厚度,若摺合為今日通行的降水量,大約在30-50毫米之間。但即便僅有30毫米的降水,也算得上是罕見的暴雨,並且引發了迅猛的洪水,損失必然慘重。
高昌是西域大國,一兩次洪水尚不至於傷筋動骨,但對於許多沙漠邊緣的綠洲小國而言,突如其來的洪水很可能會釀成滅頂之災。
在對塔里木盆地的考察中,研究者們就發現了不少疑似毀於洪水的文明遺址。比如和田地區的約特幹遺址,斯坦因曾經在他所謂的“探險”中找到了佛像小人,判斷這是公元三世紀左右的城池。但在後來的考察中,學者發現各種泥塑小人混雜分佈在三米厚的沉積層中,在這厚厚的淤積之下,才是一千多年前的佛寺。據推測,可能是洪水吞沒了這座城鎮,掩埋了城內的建築。
在臨近高山的盆地邊緣,山洪通常裹挾砂石奔湧而下,對城寨的毀滅性更強。上世紀80年代,學者們就在和田附近的阿克斯比爾遺址發現了類似的山洪痕跡。這裡有一座唐代遺址,故土上覆蓋著大量的鵝卵石和沙土。
研究者推斷,當年這裡很可能爆發了一場大規模山洪,迅疾的水流沖走了肥沃的表層土壤,只留下了來自山上的石頭和沙土。由於不再具備農耕的土壤條件,這座綠洲城池只好被永久廢棄。
一些著名的遺址,也有洪水的痕跡。比如出土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尼雅遺址,雖然沒有因洪水而毀滅,但不止一次遭受過洪水的侵襲。在尼雅遺址的一個斷面,清晰存在著洪水沉積。我們不妨大膽推想,在兩千多年前,駐防西域的漢軍將士就已經感受過了塔里木奔騰而急迫的洪水。
尼雅遺蹟的“地標”——佛塔。新華網 史依靈攝
翻閱歷史文獻,洪水對西域文明的影響也並非毫無跡象。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不少西域的傳說故事,其中一些就與洪水有關。比如有個瞿薩旦那國的建國傳說,說在建國之前,兩條河流分別向東北、西北流淌,但建國之後,兩條合併歸為一條,成為這個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礎。河流的突然改道,或是因為地震,或是因為大洪水,這個故事很可能反映了古代和田地區的一場大洪水與當地部落文明的重建。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有研究認為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正在經歷升溫增溼的過程,尤其表現在降水量的增加。雖然學者們談論的溼潤只是幾毫米的降水量增減,而且分佈很不平均,也有的地方正在變得更加乾冷。但在一些熱心網友看來,降水增加等同於西北溼潤,再放大一些就約等於塞上江南。
其實,增溫增溼是否就意味著“西北溼潤化”?這個問題還值得探討。退一步說,即便真的有增溼的趨向,年均不足50毫米降水的西北距離年均1000毫米以上降水的江南,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更何況,塔里木流域的降水絕非江南煙雨杏花那麼溫柔。在歷史上,西北不是沒有過更溼潤的時候,塔里木的洪水也常有發生,但對這裡的文明而言,水多了並非總是好事。
在今天的學術界,水旱問題已經是探討綠洲文明不可忽視的視角。迴歸現實,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塔里木雖然乾旱,但洪水卻從不是稀罕之物,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在水資源越發珍貴,洪水氣勢洶洶又來去匆匆的當下,更應該關注和思考的是怎樣建好、用好水利工程,把保護人民財產與促進社會生產、改善自然環境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應是永恆的追求。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