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大促落下帷幕,大家都買了哪些寶貝?資料顯示,博物館文創成為今年的黑馬之一,開售首日銷量就激增超400%。
博物館文創銷售能夠一騎絕塵,看似出人意料,卻在情理之中。近些年,很多博物館文創產品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比如,故宮的佛珠耳機,蘇博的蘇繡桌布,陝博的葡萄花鳥紋香囊,精巧又實用,俘獲了年輕消費者的心;河南博物院另闢蹊徑,上線考古盲盒、文物修復等體驗式產品,一度在朋友圈掀起“挖土旋風”。這些博物館手握豐沛資源又深諳粉絲心理,已經探索出了相對成熟的文創開發營銷模式。
博物館文創的火熱,離不開供給側的出新,也折射出公眾持續井噴的文化熱情。隨著日子越過越好,國人愈發注重精神體驗。從“石渠寶笈特展”催生“故宮跑”,到重大考古發現揭曉引發“全民圍觀”,再到博物館“打卡”成為重要休閒方式,人們對於優秀文化的嚮往可見一斑。尤其是年輕一代,文化水平、藝術修養更高,對歷史文化了解越深,對文物寶藏也就越熱愛。所以,當以故宮為代表的博物館用更加親和的姿態擁抱大眾,用文化的跨界填平年齡的代溝,就一下子打開了新局面。
雖然目前“出圈”的還是較早投入市場化運營的博物館,但其他文博機構現在“入場”也不算晚。畢竟,有什麼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文化需求。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人的文化需求不僅會更加旺盛,而且勢必體現出品質化、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而每一家文博機構,都坐擁一座獨特的富礦,關鍵是立足腳下的土地,充分挖掘文物蘊藏的文化內容、歷史內涵,並透過創意設計等方式引人入勝。在這方面,北京作為歷史古都、全國文化中心,兼有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更應大展身手、走在前列,推出更多優質文創產品。
文化消費關乎市民生活品質,也關乎城市發展含金量。期盼更多文博機構動起來,讓更多歷史寶藏重新活起來,賦予傳統文化更強勁的生命力,也讓當代人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範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