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越南廢止漢字,新加坡卻堅持使用,李光耀不要放棄華語
在古代,中國不僅是東亞不少國家的名義上的宗主國,也是很多國家文化上的宗主國,東亞儒家文化圈是以中國為核心的,日本,韓國,越南,緬甸等國家都受這種儒家文化的影響。
即使如今韓國,越南等地已經紛紛廢止了漢字,但是他們也無法不承認,如果沒有漢字,他們無法看懂他們祖先寫下的歷史,文學。
這些國家之所以廢止國內的漢字使用,和二戰前後全球蓬勃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正如前面所說,如果失去了漢字,他們將無法讀懂自己的歷史,這並不是一個無可挑剔的決定。
在東南亞地區,有一個叫新加坡的國家,他們對於漢字和漢文化的處理方式則更為正確,也更加理性,沒有韓國的這種過度情緒化。他們的態度是尊重漢字漢語,用一種包容的,積極的形態去看待它。
新加坡作為一個1965年才建國的移民國家,尊重多元文化是他們在短暫時間中得以騰飛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開創了“國家資本主義”之一獨特的經濟模式,向世人證明了他們的能力,讓新加坡變成了一個發達國家,這其中的元勳當然是李光耀。
李光耀對這個新加坡的語言問題進行過很長時期的思考,我們從他的回憶錄《李光耀回憶錄:新加坡的雙語之路》中能夠看出他對語言和文化的一些成熟的思考成果,這對今天的世界依舊有不小的借鑑意義。
李光耀執行的政策是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但是同時他不主張,甚至也在推崇華語。他曾告誡新加坡的華族(新加坡最主要的四個民族之一):華語是他們獲得民族自信的來源,如果他們失去,或者放棄華語,他們將失去身為華人的自信,失去從中國崛起中受惠的機會。
所以在新加坡有很多學校都是將華語和英語一起作為第一語文來重視的,在2003年,新加坡已經將華文列為他們小學的4門主修課之一。
李光耀深知,移民和多元文化是新加坡的立國之本,如果簡單地用英語取代一切,那麼這個國家必定四分五裂,只有尊重多元文化,發揮各種文化的優勢,新加坡才能騰飛。這是一種理性客觀的判斷,沒有一些自卑的、情緒化的思想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