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茶百科:白雞冠,武夷山岩茶四大名叢之一。
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晚生種。二倍體。
白雞冠與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並稱是“武夷山四大名樅”。屬於武夷巖茶。產于慧苑巖火焰峰下外鬼洞和武夷山公祠後山的茶樹,芽葉奇特,葉色淡綠,綠中帶白,芽兒彎彎又顯毫,白雞冠的形態就像白錦雞頭上的雞冠,故名白雞冠。明朝的一則“雞冠”治惡疾的故事,使得白雞冠茶聲名大震。於每年5月下旬開始採摘,以二葉或三葉為主,色澤綠裡透紅,回甘雋永。
產地分佈:
原產福建省武夷山市隱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宮白蛇洞口和慧苑巖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與白雞冠齊名之樹),相傳明代已有白雞冠名。主要分佈在武夷山內山(巖山)。20世紀80年代以來,武夷山市已擴大栽培。國內一些科研、教學單位有引種成功經驗。
白雞冠主要作為止止庵道士靜坐修道的輔助調氣養生茶飲。相對於武夷山天心寺發源的“佛茶”大紅袍,白雞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武夷山在道家眼裡是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白雞冠正是以其獨特的調氣養生功效成就了第十六洞天“道茶”之尊的地位,從而登上四大名叢的金榜。
白雞冠茶葉的品質如它的名字一樣獨特,幹茶色澤較其他巖茶為不同,大多數的巖茶葉色帶褐色,白雞冠卻是在米黃中呈現出乳白色,帶有茸毛。泡出的茶水晶亮有光,清香撲鼻;清涼甘美,茶杆嚼起來也帶有一股香甜,諸多的特質導致白雞冠深受女性同胞的衷愛。
白雞冠茶品質鑑評介紹
5月下旬開始採摘,以二葉或三葉為主,色澤綠裡透紅,回甘雋永。 成色:製成的茶葉色澤米黃呈乳白,湯色橙黃明亮,入口齒頰留香,神清目朗,其功若神,人們就稱這棵茶樹為“白雞冠”。白雞冠茶感官評茶,是透過人的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對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和滋味進行審查評定。是確定茶葉質量好差的主要方法。
一看:白雞冠茶葉外形特徵、色澤、勻淨度及幹茶香。好的巖茶外形應條索緊結重實,葉端折皺扭曲,色澤油潤,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不帶梗樸,不斷碎。二看湯色,好的巖茶沖泡後湯色清澈明亮,呈橙紅色。三看葉底。葉底是泡開的葉片放在清水碗中,看其粗嫩度以及是否“綠葉紅鑲邊”,好的巖茶葉底肥厚柔軟,葉面黃亮,葉緣為紅邊。
二聞:白雞冠武夷巖茶一般要求3次沖泡。第一泡聞巖茶香氣的高低、長短、強弱、清濁以及火候。好的武夷巖茶香氣清銳細長,無異味。第二泡聞巖茶的香型,好的巖茶具有其獨特香型,有水蜜桃香、桂皮香、蘭花香、奶油香等。第三泡聞茶香的持久程度。好的巖茶“七泡有餘香”。
三品:也叫嘗滋味,一品火功,看是“足火”或是“老火”、“生青”,有無苦、澀感。二品滋味。茶湯的滋味是否鮮爽,好的巖茶,巖韻顯,味醇厚,具有爽口回甘特徵。三品巖韻:品巖韻是品飲武夷巖茶的特色。然而,許多人卻認為,這種巖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靠自己用心去領悟。三品中以二品的滋味為茶葉品質好差的主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