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遺址,而是關口村移民舊址!”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祁瀛濤 金文陽) “這不是遺址,而是關口村移民舊址!在寧夏吳忠市羅山西麓,散佈著大大小小的廢棄村莊舊址!村民都去哪裡了?自從1998年開始,居住在羅山西麓的7000人就搬遷至紅寺堡新灌區,在那裡開始了新生活。搬遷後的村莊舊址被保留下來,當我們今天參觀這些被廢棄的箍窯、土坯房、院牆、羊圈時,彷彿回到了20多年前,感受當時人們生活的艱難!或許幾十、上百年後,搬出的人們已經忘記了曾經的家園,房屋也因為風吹雨打而倒塌,但是移民的歷史將永載史冊,幸福的生活將繼續下去!”參觀完寧夏吳忠紅寺堡關口村移民舊址,網路名人@江氏小盜龍頗有感悟。
4月14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社會工作局、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共同主辦的“脫貧攻堅巡禮——網路名人寧夏行”活動走進吳忠紅寺堡區中圈塘村和關口村移民舊址保護區,探尋這裡脫貧致富和移民舊址的歷史文化。
作為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紅寺堡1998年開始搬遷,2009年設定吳忠市轄區,現有人口23.3萬人,轄2鎮3鄉64個行政村,行政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23年來,城鄉面貌、生態環境發生了鉅變,葡萄、黃花菜、枸杞、養殖等特色產業從零起步,漸成規模,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剛搬遷時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20年10925元,增長近22倍。中圈塘村地處羅山腳下,於2001年開發建設,主要搬遷安置原同心縣新莊集鄉6個自然村村民,2017年已經脫貧出列。2020年全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0餘萬元。
紅寺堡移民舊址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羅山腳下,是原同心縣新莊集鄉居民整體搬遷至紅寺堡灌區後遺留下來的村落。在方圓60平方公里內,遺留下來的廢棄院落近7000處,房屋8200多間,窯洞和羊圈近萬處。移民舊址保護區和紅寺堡灌區隔遠相望,相互映襯,構成一道獨特的景觀。
參觀完兩處村莊後,網路名人@傳說中的女網警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為什麼說脫貧攻堅偉大,為什麼要向全世界去宣傳我們脫貧攻堅的成就,這兩幅照片就是最好的回答。同樣都叫紅寺堡,同樣都是幾代人的家園,一舊一新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對比。這一個地區的小小縮影,也足夠展示出我們脫貧的決心、難度和巨大勝利。今後,只要我們繼續跟著黨走,以後的日子一定還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