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籠統地問,在泰國要去哪裡吃早飯?最方便實用的回答是菜市場,早中晚三餐皆可對付,而且還是個實實在在挖掘不完的大寶庫。
這個年代,你若隨便跑進曼谷一個大商場,滿目的連鎖餐飲店另人完全沒有在東南亞的實感,唯有在菜市場,稀奇古怪的瓜果小食才會激起味蕾的興奮,光研究一樣樣到底是什麼都夠了。
(比如下圖的大城菜市場,吸引一大堆蜜蜂的大花田菁,煮熟了吃又苦又硬)
如果在泰國報烹飪班,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跟著老師去市場買菜,認各種食材。清邁古城的南門和西門附近各有兩個菜市場,南門的規模較大,另外在素帖路靠近清邁大學後面的地方,有一個非常大規模的。
對於吃貨同好來說,去到陌生的城市,我的原則是可以不逛商場,但不能不逛菜市場。看看食材的原型,對當地菜的理解也會不同。看看菜市場賣什麼,對當地的飲食方式也會有個大概瞭解。比如在泰國,恩,大家早餐吃什麼呢,觀察了一圈好像是米飯和菜耶!
按照爸媽的生活習慣,早餐總想吃碗湯湯水水的麵條之類,但到了泰國也只能入鄉隨俗。每天一早,我們就直奔菜場,買兩條肚子裡帶籽的炸魚、一包咖哩酸筍湯、白米飯紫米飯加芒果飯各一份,鮮榨果汁數種,蓮霧山竹若干。一日之計始於這麼豐盛的早餐,叫人如何是好嘛。
不過菜市場的魚只會炸炸炸啊
像曬乾後的蟲草類植物,求科普
繼續不知道是啥,泡茶喝難道?
不僅有菜肉水果,大點的菜市場兼賣土產、小食、醬菜等。比如堆成小山包一樣的炸豬皮,屬於清邁特色的小零食;還有各類果脯如芒果乾、龍眼乾等以及堅果,再是香料,以辣椒和咖哩為主。來到這裡才相信,真是最辣不過泰國。
炸竹節蟲
炸豬皮,佩服得五體投地
各種乾果蜜餞
辣椒糊糊,不知道準確是啥
蔬菜一小籃一小捆地賣,多是泰國料理中常見的小圓茄、南姜、香茅、小青檸等等各種認不出名字的。
綠色的迷你小圓茄,白色圓茄、綠色條紋的小茄子
臭菜、大芫荽、最右是檸檬草和南姜麼?
四角豆、秋葵、小苦瓜
小青檸,旁邊那一圈才是真正的利器
水果攤前面直接賣鮮榨果汁,一罐罐插在碎冰裡冒著汗,叫人怎麼能抗拒呢。
值得一提的是菜場裡賣得盤成巨型蚊香裝的香腸,咋看沒什麼特別的,買了一小段帶上火車,咬開來,居然是加了羅勒和辣椒等一同醃製的,濃重的香料味,“拿來下酒真是絕了!”爸爸肚子裡的酒蟲蠢蠢欲動起來。
加了羅勒的大肉腸!
要不是剛好撞在槍口上,根本不會發現泰國對酒精飲料售賣是有限制的。那天買完豐盛的菜市場早飯,路過711,爸爸說,“你看,又是雞腿又是炸魚,不買個啤酒真是浪費了。”
奇怪的是便利店酒精飲料一整個櫃子外面罩上白紗,搞不懂緣由,我們倆投機取巧,從旁邊櫃子的縫隙裡取出兩貫Chiang Beer,結果收銀小夥怎麼都不肯給我們掃條形碼,雞同鴨講了半天,我又跑回去,才發現貼著小紙條,寫明只在11點~14點,17點~24點這兩個時間段賣酒,連火車車廂裡也貼著禁止飲酒的標誌。
這規定也不是完全不能變通,比如在曼谷建興酒家吃午餐時,一頓飯從1點吃到3點,剛好跨越了臨界點,喝酒這件事又是連續性的,假如2點前點的酒,難道2點半就不給喝了麼?也不會那麼死板,基本上2點前開始用餐,之後再追加幾瓶啤酒也問題不大。
總體來說,在泰國逛菜市場是件非常享受的事,一來很多東西都明碼標價,基本以KG為計量單位,旁邊寫著數字,看不懂泰文也不要緊;二來不太會看到外國人就漫天要價,省下討價還價的麻煩。就算買多了想砍個價,對方也是笑眯眯的,不傷和氣,不會擺出一副“來了只大肥羊”盛氣凌人的樣子。
廣州時常逛的東山口菜肉市場,早上上班路過買早飯,午休逛去買個姜撞奶或蛋撻作甜點,下班順路買個菜回家做飯,簡直包攬了一日三餐。不知不覺形成這樣一種親密關係,市場,是每日生活中的節奏感,沒踩準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到了南洋一帶,菜市場往往就跟美食中心連在一起,即大商場裡“大食代”的接地氣版本,常常能在當地美食雜誌上看到,某某熟食中心某一檔的海南雞飯或炒粿條美味驚人,引得眾多食客大老遠趕來排隊。
市場的東西好吃是有道理的,一來食材新鮮,就地取材這麼做起來;二來做的是街坊鄰居的熟客生意,不大會坑蒙拐騙;再說,這些小販長年累月就跟幾樣小吃打交道,怎麼做得又快又好吃,這門道也摸清了。
入夜後,這菜市場搖身一變,成了各類剩餘食材的消化中心,賣不完的新鮮魚就做成炸魚出售,二三十泰銖一條,平放在墊有白紙的塑膠小碟子上,旁邊定要配上一紅一綠倆辣椒,泰式擺盤的定番。
剛到曼谷那天住在機場附近,安頓好後逛到不遠處的菜市場,晚上8點絲毫沒有收攤的跡象。緊挨著市場有一排大排檔攤,青木瓜沙拉、炸雞、泰式炒米粉的香氣蜂擁而,大鍋炒、鑊氣足,辣的都辣,香的夠香,看到所有不應放到第二天的食物各歸各位,在最好的時候進入胃袋,比什麼都開心。
菜市場邊的大排檔什麼的
只有菜市場偶爾會勾起一個動手能力極差的人的烹飪慾望,下次去泰國一定要報個班,睹一睹食材是怎樣成為食物的!
PS:對泰國的食材不太熟悉,照片中不懂或寫錯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