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黃書”讓他變成流氓作家,光盜版就印了1000萬冊
1993年,漸入炎夏的6月份,一本小說像核彈爆炸一樣,震盪了整個中國,餘波至今未息。這部小說就是賈平凹的《廢都》。
同一年,餘華的《活著》、陳忠實的《白鹿原》、王安憶的《紀實與虛構》、蘇童的《刺青時代》,這些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鼎鼎大名的作品,也都相繼出版。
但是,無論在文學圈,還是在民間,至少在當年,這些作品所掀起的波浪,都被《廢都》的大爆炸所掩蓋。
那時候,蒼井空尚未出道,錄影廳也是是非之地,而這本被大眾視為小黃書的《廢都》,一炮而紅。
當時幾乎每一位有藏書的人家裡,都有一本《廢都》——《廢都》初版封面是藍灰漸變色上一團揉皺的白紙,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封面還有印象。
簽名售書的那天,把手腕子都累腫了
翻看二十多年前的報刊雜誌,仍可看到當時這部小說的火爆。相較於如今的頂級暢銷書作家,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一份報紙報道,河北香河縣的一名公務員,半夜三點就從家裡啟程去北京新華書店門口排隊,就為了早早看上《廢都》。
同一篇報道里,還說郊區一位“看似好純情好純情的小姑娘”,為了拿到賈平凹簽名的書,竟把拄著柺杖的奶奶也拉來了……
以寫字為生的賈平凹,在簽名售書的那天,把手腕子都累腫了,依然還應不了讀者的急。
還有更誇張的,沿海廣東、福建、江浙的書商,為避免火車託運小說費時,乾脆自己租了卡車去北京印刷廠門口排隊,而當時路上收費站比現在更多,但書商給收費人員遞上一本《廢都》後,“沒有一個關卡不大開綠燈放行的。”
其實在這本書發行之前,輿論已經是鋪天蓋地,各個出版社就像各國爭奪奧運會主辦權一樣,紛紛拉攏變身暢銷書作家的賈平凹。
據說最後搶到版權的北京出版社給出的稿費是100萬,要知道這可是1993年呀!同時還派出美女編輯遊說。
當然,隨後各方都闢謠,100萬版費的報道不實,美女編輯更是子虛烏有。
《廢都》首印10萬冊,半月後不得不加印30萬冊,一月後印數達到了120萬冊,另有6家出版社以“租版型”的方式同時印刷,每家印刷數均在10萬冊以上。而同為陝西作家的陳忠實,他的長篇鉅製《白鹿原》也在6月首印,印量只有區區14850冊。
“老闆,有沒刪節的《廢都》嗎?”
學者査建英曾講過一個故事,說她當時在美國,撞見一個大陸回來的熟人,居然手裡也捏著一本《廢都》,“這位是做生意的,肥頭大耳,向來看黃片積極。”
査建英很調皮地問這個熟人:“是不是很過癮?”那人說:“有什麼呀,比《金瓶梅》差遠了!不過寫世態人情寫得深刻,現在的大陸社會,就是這麼回事。”
當年的媒體生動地記載了民眾對這本書的反應。有兩個老幹部早晨練完氣功後,就開始談論《廢都》,談完就罵賈平凹:“二十年代出了個流氓才子郭沫若,九十年代又出了個賈平凹,兩人是一丘之貉。”
而在文學圈內,學者作家見面時的問候方式都是:看沒看《廢都》?怎麼看《廢都》?幾乎所有的評論家都寫了評論文章。
有褒者雲:“化合功夫到家令人驚歎,可以說深得《紅樓》《金瓶》之神韻。”有說它是賈平凹的“巔峰之作”“傳世之作”。
有貶者認為這小說老氣橫秋、空虛無聊、猥褻下流,而且貶者眾多,很多是從道德的角度,而非文學的角度進行批評。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時間來到了1994年,《廢都》終於成了禁書。但“禁書”的身份也是一種廣告,正規出版社不能出版了,樂壞了盜版書商。
很多讀者沒買到正版的,路過書攤時就去問:“老闆,有沒刪節的《廢都》嗎?”年輕人不敢明問,光用眼睛瞅。
據統計,《廢都》正版的加上盜版的,印刷量達到了驚人的1200萬冊。在賈平凹家裡,有一個書櫃專門用來放盜版的《廢都》,他已經收集了六十多種盜版《廢都》了。
季羨林曾預言:
20年後,《廢都》會大放光芒
“八十年代中期有評論說我是最純潔的人。《廢都》出版後,我就成了流氓了。”賈平凹多年後仍然心有餘悸。
“它當年問題的焦點主要在性上,很容易就把你打倒在地。”有人不解,問他為什麼在小說裡寫到性,以至於造成這種局面。賈平凹說:“白天的煩事都寫了,晚上的事總不能一筆不寫呀,這就必然牽涉到了性。”
在這個過程中,賈平凹對兩個人心存感激,一個是季羨林先生,一個是小說家馬原。
季羨林說:“二十年後,《廢都》會大放光芒。”在那種情況下,賈平凹不敢相信季羨林會支援他,有好事者還去證實了一下,季老果然說過這話。
至於馬原,雖然現在名氣不顯,但在當時,卻是文學圈裡的一個風雲人物,當年先鋒小說的代表性作家。他很推崇《廢都》,給予很高評價:
讀今天我們見到的小說,會有哪本書讓孫子重孫子們有興趣讀呢?也許有十本、一百本,也許只有兩三本。但我有把握,其中一本是《廢都》。
我深信不疑,這是一本卓越的書,而且好讀,可讀,必定付諸後世。
“這一南一北,一老一少的評價,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很多欣慰。”賈平凹多年後感慨。
1997年,《廢都》獲得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國內在報道時,僅是一句:賈平凹的一部長篇小說在法國獲得法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費米娜獎”。
對於賈平凹來說,個人的不幸,成了他的粉絲的萬幸。
“這十幾年,《廢都》讓我要隱忍、要不服氣地寫作,所以才出現《白夜》《土門》《病相報告》《懷念狼》《秦腔》《高興》等一系列作品。”在一個採訪中,賈平凹如是說。
當然,因為《廢都》,賈平凹也從一個文學圈內的嚴肅作家,變成了一位家喻戶曉的作家。
塵埃尚未落定
2003年,似乎《廢都》帶來的黴運煙消雲散,這年他當選為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彷彿有著平反昭雪的意味。
2009年,《廢都》再版。2013年,一部關於《廢都》的紀錄片殺青,在首映式上,有六十多位專家為《廢都》正名。
當然,雖已再版,有六十餘位專家站臺,但關於《廢都》的評價,依然不能說已經蓋棺論定,依然有大量的文學批評家對這部小說持批判的觀點。
二十多年間,《廢都》從大熱到被禁,再到再版,起起伏伏。賈平凹自己評價說“一本書的命運也是一個社會前進的軌跡。”
“我始終認為,一部作品能活到半個世紀才算真正的作品,如果《廢都》早早就消亡了,那也是活該。”賈平凹曾這樣說。
現在《廢都》出版25年了,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塵埃尚未落定。
目前《廢都》的有聲版在喜馬拉雅上線,演播者是著名演播藝術家,李野墨,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導演。
《廢都》,當代文壇頗受爭議的作品,一部譭譽參半的奇書。一部1980年代的中國社會風俗史,描寫當代知識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說。作品以歷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當代生活為背景,展現了濃縮的西京城形形色色的景觀。
著名演播藝術家李野墨錄製,好的演播者讀出來的有聲書,聲情並茂,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