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金秋的偏愛,錫盟這片草原是藏不住的;而我對草原的偏愛,也是肆無忌憚的。若我戀上一位姑娘,不僅著迷她青春的容顏,一定也迷戀她歲月的變遷;而當我喜歡上一處遠方,一定也要春夏秋冬都趕來看它 。
所以盛夏才別,金秋又約,去約那鴻雁成群飛,青草結伴黃;去約那長調繞金野,搏克降山崗;去約那草墊撒山坡,白馬飛雲上;去約那異雲幻變、紅霞流淌……
圖文版權:@楓子一大叔 WX:XingZe_Feng
一、故地重遊,舌尖敘舊
時隔仨月,再來錫盟草原,新老朋友相聚,依舊從春卉的涮羊肉開始。說起錫林郭勒的羊肉絕對算最好吃的羊肉之一,若用“舌尖上的中國”式文案來形容會太矯情,當然我也寫不來。那說個不開心的案例吧,已經11年體重沒變、輕度厭食症的我,竟然在幾次草原行後胖了七八斤!! 貌似還就此打開了味蕾的新大門,朋友很是體貼的安慰:別緊張,你這只是“中年發福”而已……
二、男兒三藝,長調繞樑
帶著還沒散盡羊肉味的皮囊,驅車前往西烏珠穆沁旗,在巴拉嘎爾高勒鎮伊拉塔牧民家探秘蒙古包的完整製作技藝。蒙古包相信很多人都見過,但它是怎麼建成的?和大家一樣我也是一臉懵逼。
蒙古包是遊牧民族的智慧結晶,最大優點是易拆裝,便於搬遷,熟練的人一般1個多小時就可以搭建起來。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整個材料非木即毛,不需要任何水泥、土坯、磚瓦。
蒙古包的架木從上到下依次包括陶瑙(頂窗)、烏尼(椽子)、哈那(圍欄)、門檻。
陶瑙是蒙古包頂部的圓形天窗,也是一個採光口,一般用檀木或榆木製成,有聯結式和插椽式兩種,陶瑙四周連線著支撐蒙古包屋頂的木椽條。
烏尼通譯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聯陶瑙,下接哈那,猶如一把大木傘。其大小、長短、粗細、材質要統一,長短數量由陶瑙決定。
哈那具有三大特性:1、伸縮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對調節。2、巨大的支撐力,可以承受兩三千斤壓力。3、外形美觀,哈那由紅柳製成,輕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粗細一樣,高矮相等,網眼大小一致。這樣不僅符合力學要求,外形也勻稱美觀。
氈藝環節都是由婦女來製作完成,苫氈的裁製由頂氈、頂棚、圍氈、外罩、氈門、氈門頭、氈牆根、氈幕等組成。蒙古包的帶子、圍繩、壓繩、捆繩、墜繩的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狀,防止哈那向外炸開,使頂棚、圍氈不致下滑,在風中掀起來,起到穩固堅定和延長壽命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繩子的不同之處在於全部都是選取牲畜、馬鬃、駱駝、羊身上的毛製作而成,遵循大自然的法則,智慧的享用著大自然的一切恩賜。
富貴人家的蒙古包還會附加一些裝飾功能的木雕、紋飾等,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品味。
起風的草叢,揮舞著斑駁的光影,直擊心靈的長調夾雜著馬頭琴聲,身披絢麗蝴蝶昭德格的搏克手邁著粗獷的鷹步,一切都隨勒勒車消失在冒著笑意的山崗……這才是真正的原生態草原,這才是跟團遊蒙古包農家樂所感受不到的草原人文。
起風的山崗,吹來了低沉的馬頭琴聲,還有草原牧民那渾厚、高揚的天籟長調……不論群唱、對唱還是獨唱;不論你聽不聽得懂蒙古語;每一秒都直擊心靈讓人如痴如醉,每一節音符都打在我的心坎發出迴響;害羞的身體雖還是按捺不動,但誠實的靈魂早已出竅,隨著長調在草尖起舞;因為草原上的人兒天生會歌唱,因為長調民歌就是一種心靈對心靈的直接傾訴。
不借助任何音響裝置的原生態長調清唱和這空曠的山崗草野真是絕配,現場帶來的震撼是舞臺秀所無法比擬的,身著家鄉特色服飾的牧民一家往草地上一站,就已經是一副壯闊的畫面。蒙古族長調民歌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是離自然最近的一種音樂,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怎麼能被圈養在演播廳、舞臺上?
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的蒙古族長調是流淌在草原人民血液裡的音樂,以鮮明的遊牧文化特徵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草原人民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人生感情和藝術的感悟,同時也是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在演藝廳、競技場裡欣賞蒙古族男兒三藝時,你會當成一場演出來看,而當四位真正的職業搏克手,身披絢麗的蝴蝶昭德格,從草原那頭跳著粗獷的鷹步跑來時,帶來地動山搖般的震撼,仿若從電影走出的天降神兵。
搏克是蒙古族傳統的體育娛樂活動之一,它是蒙古族三大運動(摔跤、賽馬、射箭)之首,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西烏珠穆沁旗更是素有“蒙古搏克勝地”“摔跤健將搖籃”的美稱,從歷史至今獲獎無數,湧現出很多搏克名將,“都仁扎那”更是這片草原一直傳頌的傳奇人物。
搏克不同於其他式的摔跤,在規則、服裝、場地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搏克不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以巧取勝,一開始就先互相抓握,一跤定勝負。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都為失敗,但不能抱腿,不準反關節動作,不準扯褲子等,否則算輸。比賽不分年齡、不分級別、不限時間,摔跤人數通常是8、16、32、64、128、256等雙數,總數不能出現奇數,實行單淘汰制,由德高望重的栽判員負責,不徵求摔跤手的意見。
四位搏克手在草原較量完休息的間隙,我嘚瑟的上去挑戰,不是跟你吹,我能撐過3秒!
朋友來了,不僅有好酒好肉,還有蒙古果子、炒米、奶茶、奶皮子、酸馬奶……熱情好客是蒙古族人的一大標識,走進蒙古包一群人圍坐,聽非遺傳承人講述蒙古族長調、搏克、勒勒車的文化歷史,會有種百家講壇的既視感,這知識體量和權威性更是一般導遊所無法企及的。
勒勒車又名大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勒勒”原是牧民趕車吆喝牲口的聲音,因此而得名。以前由於遊牧人頻繁搬遷,車一走家便連根拔了,所以對蒙古族來說勒勒車就是流動的家。
勒勒車的車身小,雙輪高大,車身輕便,對於草地、雪地、沼澤地等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修理的便捷性,因此一直是蒙古族人重要的民用、軍用交通工具。其實勒勒車只是一個通稱,實際使用時,根據不同用途還有具體名稱,比如:裝衣服、食物的箱子車,裝佛像、佛龕、經卷及貴重物品的佛爺車,專門拉水的水車,專門放牛糞和引火柴的柴薪車,帶車棚的篷車,還有篷車裡的貴族轎車等。
一般勒勒車隊是由十幾輛甚至幾十輛車組成的,最前面的叫“忙豁侖”,為了不使車隊走散,每頭牛的犄角都用繩子相連,最後一輛車拴有大鈴鐺,叮噹叮噹地響,以便使前面的人能夠聽到。
夕陽下的勒勒車曾轉動著草原最繁忙、最唯美的影像,曾趕著太陽遊蕩在天邊,如今時代科技的進步讓牧民輕鬆很多,但也消失了很多有味道的畫面。如果我們不好好的保護傳承這最有底蘊的東西,試想若干年後,草原上最多也只能剩下草了。
三、秋風送雨,白樺藏情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部百科全書,值得遊人細細品嚐,也是我一段兩段文字難以講述明白的。西烏珠穆沁旗的男兒三藝博物館是以蒙古族摔跤、賽馬、射箭為主題的特色博物館,館藏文物分為了五個單元,近千件,重點展示清代烏珠穆沁蒙古族生產生活和三大民族傳統體育競技專案的發展歷史。
九月的風捎來了訊息,說故事就藏在這雨裡,它就在白樺林那等你。前往古日格斯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路上,天空下起時大時小、時有時無的秋雨,看來“夕陽流淌在金色白樺林的畫面”已經無望,半拉山也不能爬了,一陣黯然失落的氛圍充斥在車廂裡。
時間真是最有魔力的法師,大自然在它面前就像位任憑打扮的姑娘,數月前來還是一身花紅葉綠,如今已換成金色的盛裝。只是有些換的快,有些換的慢,還有些光著身子在那傻兮兮的站著。
到了目的地後發現雨中的白樺林也沒悲觀想象中的那麼不堪,沒有了決定性的光線,但是經過雨水的洗禮,整個空氣更加的通透,展現給你不一樣純度的色彩。當然最大的區別還是降溫了,握相機的手已經比失戀時候的心還涼!雖然最終在這兒沒能拍到好片,沒關係,至少我和D810認真啪啪啪過。
四、白駒群躍、鴻雁流淌
鴻雁成群飛,青草結伴黃,草原正上演繁忙的景象。在前往烏蘭哈拉嘎蘇木的路上,依舊能看到數不盡的草墊像芝麻粒一樣撒滿山坡,那是牧民正忙著打草存糧,因為冬天要來了……只可惜為了方便運輸、儲存、售賣,每個草甸都不大,要是能做成那種一人高的大草卷,那這兒隨處可以成為婚紗攝影基地,隨意一處截圖都是一副經典油畫,若再扎幾個稻草人,那就更完美了!
小小木和小小風依舊肆無忌憚的開啟虐狗模式!
在蒙古族的馬文化中,白馬的地位一直都非常的尊貴。為何如此我想主要有兩點:
一、對於蒙古族人來說,白色一直都象徵著真實、純潔、正直和美好。在他們的很多習俗中,白色的哈達、白色的食品、白色的衣服等一直也都是禮儀之首,白色物品的多少,也是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標誌。久而久之,白色就成了蒙古族人心目中的吉祥色,是幸福、吉祥和富裕的象徵,那更何況是白色的馬了。
二、和成吉思汗有很大的關係。歷史上成吉思汗曾把白馬當成宮廷專屬的御馬養殖,每次出征時,與軍首並行的都是一匹由人牽著象徵戰神的白馬。那時其他部落首領要面見成吉思汗時,都要贈送白馬,平時即使王公看到白馬群,也要在原地等待白馬群走過或繞著走,絕不能從馬群中穿過。
據說,成吉思汗在世時從百萬駿馬中挑選出一匹白色駿馬,作為天馬神駿薩爾樂的化身,以代代轉世的形式加以供奉,並且規定:任何人不許騎乘、役使、鞭打和咒罵轉世白馬。在他去世之後,忽必烈汗更是為成吉思汗陵的八白室定製了完整的一套祭文、祭禮。而轉世白馬作為八白室中唯一活著的遺物,代表著一種自然崇拜、皇家權威、精神寄託代代相傳至今。因此,白馬一直被蒙古族這個馬背上的民族視為靈魂的象徵。
提到白馬那自然要提到西烏珠穆沁旗,這裡被譽為“中國白馬之鄉”。烏珠穆沁白馬是一種罕見的優良地方馬品種,是成吉思汗時期宮廷專屬御馬,只繁殖在錫林郭勒草原的西烏珠穆沁草原上,據說成吉思汗的81匹白色戰馬就是來自於烏珠穆沁,因此烏珠穆沁白馬也常被稱為成吉思汗白馬。得益於當地大力保護和發展白馬事業,到目前為止,西烏旗的白馬已經達到七千多匹,相信不幾年就可再現“千里草原萬匹白馬奔騰”盛景。
俊秀的白馬,草尖飛躍,長長的鬃毛隨風奏歌;可愛的牧人,揚鞭起舞,賓士在金色的山坡。當清一色的白馬群在草原上盡情賓士時,一霎間覺得就像天地相連,白雲落地,引得我和小夥伴無不為之動容。
在草原上縱情馳騁的烏珠穆沁白馬,渾身散發著高貴而奔放的氣質,但我更覺得白馬是溫柔的,你看連草原上呼嘯的風吹在他們的鬃毛上時彷彿也沒了脾氣,透著一股祥和。
在白馬主人的蒙古包裡大塊朵碩時,認識了一位年輕的牧民,北電畢業的他曾經在北京玩了幾年音樂,也原創了不少好作品,正當小有所成時卻選擇了迴歸家鄉。因為他覺得在當下年輕人不斷遠離草原奔向都市時,自己的肩上有一種守護、傳承的責任,這是草原賦予他的使命。席間聊天時大家禁不住他對自家草場的描述和照片的誘惑,一致決定臨時改變行程,要去他家看額仁淖爾(一個心形的五彩湖)。
數小時的土路顛簸,穿過一片片草甸海洋,終於到了額仁淖爾(心形五彩湖)。說實話當下車時,第一感覺是挺失望的,由於今年草原大旱湖水銳減,而此時天氣又陰陰沉沉的,不見絲毫有美感的光線,湖的形狀確實能看出是心形,但若不是航拍很難有心的既視感。既大老遠奔來,那麼快折返也太對不起自己,等會吧,說不定就會有奇蹟呢,因為草原的天氣是善變的。
時間,總是把最好的禮物留在最後,幾個小時的等待,沉悶的天空竟突然熱鬧起來,霞光、異雲、閃電、鴻雁……引得我們陣陣尖叫,這完全是一場意外之喜。
你看這像薯片排排串一樣的奇雲,我保證你和我一樣,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奇異造型的雲。
帥氣的我,讓我無法藏躲,我就是我,看自己都上火。o(╯□╰)o 這次行程中也要特別感謝“草原活化石”孫叔還給我起了個蒙語名字:薩勒赫 ,漢語翻譯過來就是:草原上的風。
“喂,老七!你和渝帆在幹什麼?”
“額……我們倆只是在用男人與男人間,力量跟技巧碰撞的方式來慶祝眼前奇觀而已”
“哇喔,原來你倆在搏克呀,我還以為……”
“我吃襖 !”昊哥突然冒出一句國民粗口,當大家用異樣的眼神看了下昊哥再望去他手指的西方時,一陣“呦……呦”“快看!大雁”“吃襖 ,太Te麼美……了”的尖叫聲此起彼伏,原來不同性格的人,在受到“刺激”時的反映其實是雷同的,只是口頭語不同而已。
從小到大這18年,哦不對,從小到大這快30年,o(╯□╰)o我是第一看到這麼大陣勢的大雁群,而且前後出現三波,此行真是圓滿了!
先別急,你以為這就圓滿了?接下來該五彩雲、龍捲雲壓軸出場。
五、逆光返航,貼士奉上
白天忙完幾個會議後,開始了各自的返程,在開回錫林浩特的路上,金色夕陽為我們一路踐行,好像在挽留什麼,我們也停停走走的不捨得開太快。躲在草甸後航拍的老七兄弟,就像個放學不回家貪玩的孩子,因為他在這找到了自己的樂趣。
有種美麗叫逆光,有種飛翔叫逆光,也有種裝比、逗比叫逆光。o(╯□╰)o最後藉著夕陽對草原、對你說句“晚安”。
奉上旅前小貼士
(1)路線安排:
DAY1、
啟程 → 錫林浩特,食:春卉火鍋,宿:元和建國酒店
DAY2,
錫林浩特 → 西烏珠穆沁旗 食宿:烏珠穆沁旗賓館
上午:到巴拉嘎爾高勒鎮伊拉塔觀看蒙古包製作技藝,烏珠穆沁賓館午餐,午休。
下午:赴白音吉日嘎拉(幸福)家(傳承人表演講述蒙古長調、搏克文化歷史,拍攝勒勒車遊牧生活)
DAY3、
上午:男兒三藝博物館,
下午:赴白樺林、古日格斯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秋季風光
DAY4、
上午:赴烏蘭哈拉嘎蘇木 達來家採訪白馬專業戶,並沿途拍攝秋季牧民打草生產過,牧戶家午餐。
下午:額仁淖爾(心形五彩湖)
DAY5、
西烏珠穆沁旗→錫林浩特 ,宿:元和建國酒店。
DAY6、返程
你若想偷懶,需要此行完整地圖示記版路線的寶寶可私信索要。
(2)食:
對美食沒研究的我,覺得也有必要說一句:當你連續一週各種羊肉後,連噓噓都有股羊騷味了,放個屁都是羊的形狀! o(╯□╰)o 但是很值!
烏珠穆沁肥尾羊被譽為“天下第一羊”,所以錫盟的美食多與各種羊肉和奶製品有關,比如烤全羊、手把肉、涮羊肉、羊肉串、羊肉餅、酸馬奶、奶皮子、蒙古果子等當地特色食物。
(3)宿:
錫林浩特和西烏旗的住宿接待已經算完善,高中低檔和特色蒙古包都有。6、7、8月是旅遊旺季,儘量提前預定。我們這幾日行程住宿的都是商務型酒店,分別是元和建國酒店、烏珠穆沁賓館,僅供參考。
(4)行:
大交通:
錫林浩特機場與北京、天津、上海、呼和浩特都有航班直通,其他城市需要中轉。
錫林浩特火車站有通往二連浩特、呼和浩特、通遼、滿洲里的K字頭列車,時間比較久。
錫林浩特汽車站有通往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大巴,車程也是比較久,不推薦。
小交通:
西烏珠穆沁旗的景點比較分散,且有一定距離,所以在這裡旅行最適合自駕,這樣就可以深入草原腹地,行程會比較自由。當地也有租車服務,某寶上都能找到。
(5)購:
除了牛頭幹、奶製品外,還有以草原DNA元素、男兒三藝展開的手工藝品,在市區還有一處“民族風情街”,這兒有多家制作、售賣有蒙古族傳統特色的產品,也有蒙古袍租購。我個人非常建議買件或租件蒙古袍來穿,保證能給你的旅行體驗加分不少!
謝謝欣賞!
圖文版權:@楓子 WX:XingZe_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