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漲姿勢:4萬觀禮人 為什麼是他們受到邀請? 2015.9.6日

  “這不是靠抽籤也不是靠關係,而是我的付出得到國家承認的一種榮耀感”。

  觀禮“紀律”包括:奏國歌和唱國歌時不能東張西望,手機靜音或者關閉。清晨5點20分就要起床吃早餐,6點20分準時出發。對退場順序也有要求,城樓兩邊最先退,城樓對面自東向西退。

  邀請

  2015年7月的一天,西川攀枝花技術學院職工周樹春接到一個來自北京的陌生電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的工作人員通知他:“北京有個活動,到時候請你參加。”幾天之後,周樹春才被學校所屬的中冶集團告知,這個活動,就是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

  9月3日的閱兵式現場有8組觀禮臺,一共可以容納約4萬人觀禮,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他們為什麼受到邀請?

  周樹春的標籤是“技能大師”。收到邀請前,周樹春剛在世界技能大賽上拿了焊接技術金牌,他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出的“焊接大師”。中冶集團10萬職工,只有2人得到了邀請,除了周樹春,還有一位89歲的抗戰老兵。人社部專門為15位受邀的“技能大師”建了一個閱兵微信群。

  廣東省韶關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運輸部職工羅東元是作為全國勞動模範被邀請的,全國總工會向他發出了邀請,還特別提醒他:必須穿正裝,佩帶全國勞模的獎章。說起這個,他頗為驕傲,“這不是靠抽籤也不是靠關係,而是我的付出得到國家承認的一種榮耀感”。

  “學霸”也可以收到邀請。來自泰安的18歲高中生劉小禕就是山東唯一受邀觀禮的中學生——她曾經獲得過聯合國愛迪生世界發明獎、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金獎等六項國際金獎——2014年還參加過國慶65週年慶典。說到受邀過程,劉小禕說了一個頗為專業的詞彙:“我通過了三級政審”:團中央的檔案到了省團委,再到了市裡,再到了學校。

  因為得到了“三八紅旗手”稱號,來自河北滄州的警察王紅心被省婦聯邀請來參加觀禮。她的同鄉——河北滄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劉德峰的觀禮通知則是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下發。

  來自黑龍江大慶眼科醫院的俄羅斯醫生波波娃·莉莉婭(Popova Liliya)2009年也曾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閱兵儀式,和上次一樣,她這次也是接到了國家外國專家局的邀請。17年中,她先後八次來中國工作,時間超過40個月。在大慶找她看病的人經常排隊擠滿走廊。

  “邀請我可能是因為我對香港的青年工作略有貢獻吧。”斟酌了一下之後,來自香港的觀禮代表施榮忻用了這樣一個穩妥的說法。就在7月25日,他剛被選為中華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他曾組織香港年輕人到內地瞭解國情的活動。在此前兩週,施榮忻就接到了中聯辦和香港政府向他發出的閱兵邀請。這點讓他的哥哥——全國政協委員施榮懷“有點嫉妒”,“因為我收到通知竟然比他還早”。

  各個單位都對前去閱兵觀禮的人員支援有加。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觀禮人員在北京的食宿由各個邀請單位負責,而車費則由他們所屬的企業和政府部門負責。莉莉婭這次到北京還帶了一位翻譯,由醫院為這位翻譯支付所有費用。

  而來北京也是各個地方受人矚目的“大事”。劉小禕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校領導在開學典禮上宣佈了她要去參加閱兵的事之後,有同學認為她“挺偉大的”,甚至開玩笑請她把自己裝進行李箱帶到北京。而當王紅心曾幫扶過的孩子聽說她要來北京觀禮,孩子給她打電話,說自己“高興得哭了”。

  接待

  “中國有13億人,觀禮的就4萬人,能參加觀禮,是至高無上的榮譽。”9月2日夜裡,在國誼賓館,人社部的一位工作人員來給15位要去觀禮的技能大師做培訓。而之前,住在國誼賓館的觀禮嘉賓已經有兩批人接受了培訓。“主要就是講紀律。”周樹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這些“紀律”包括:奏國歌和唱國歌時不能東張西望,手機必須靜音或者關閉,清晨5點20分就要起床吃早餐,6點20分準時出發。對退場時的順序也有要求,城樓兩邊最先退場,城樓對面自東向西退。

  還有一項“紀律”:觀禮完了之後,礦泉水瓶子不要到處亂扔,也不要隨地吐痰,退場要服從秩序。

  嘉賓們可以帶手機、小型相機,但不可以攜帶大型的專業相機和三腳架,也不能帶橫幅、標語、食品、飲用水、大型望遠鏡和手機充電寶。而大家在培訓中最關心的問題是:到底能不能帶單反?能不能帶望遠鏡?為了參加這次閱兵,周樹春專門買了一個40倍望遠鏡,借了一臺單反,“真希望都可以帶進去”。

  觀禮嘉賓們住在友誼賓館、國誼賓館、國家外專大廈、全國總工會“職工之家”等酒店。選擇的交通工具也各不相同,但羅東元明顯感覺到,相比2009年國慶大閱兵,“今年一切從簡,安檢也更嚴”,他記得2009年自己受邀來參加閱兵時,曾有廣東省人社局的同志全程陪同,而今年則是“機票自理”。

  周樹春坐地鐵來到了動物園站,再從那裡步行去他住的華誼賓館,正好走過臨時關閉的地鐵站。而乘坐港澳辦接送車的施榮忻發現,最近道路暢通了很多。

  除了觀禮,不少嘉賓還有額外的日程。施榮忻的商務會談一直持續到2日夜裡11點。而劉德峰則剛參加了一個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術主題是二戰,來自俄羅斯、美國、韓國等十幾個國家的專家學者都在會上發言。最忙碌的是劉小禕,從1日到3日,她一直沒有閒著,2日晚上參加完交流活動已經是夜裡12點。

  “每個人都到得那麼早”

  “今天出發的時候非常疲憊。”來自《中國日報》的美籍記者William說,可是他到了天安門就恢復了一些元氣,因為“每個人都到得那麼早!他們都在自拍或者跟朋友合影”。比他看到更誇張的是,一些國內記者午夜0點已經在天安門等候,而境外記者在梅地亞新聞中心集合的時間則是凌晨4點。

  9月3日的主題是“早起”。周樹春在5點20分準時起了床,吃過早飯之後才領到他今天的入場憑證:紅色請柬和紅色觀禮嘉賓身份卡,上面印著他的座位:天安門廣場旗杆西側臨時觀禮臺1區3排008號。這個位置就在天安門的正對面,前方就是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和解放軍合唱團。

  上午6點20分,5輛中巴載著住在國誼賓館的百餘位觀禮嘉賓,在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停靠,嘉賓們陸續下車,步行前往天安門東側廣場入口。周樹春足足排了1小時才輪到他。趁著等待的當口,他把正在排隊進場的解放軍作為背景,跟他們合了影。

  劉德峰對安檢的嚴格程度印象深刻:他們先到北京展覽館進行了一次安檢,到故宮北門下車徒步經過天安門後,又經歷了兩三次的安檢,整個過程大約有1個小時。

  同樣睡眼惺忪的莉莉婭在天安門對面的5號臺找到了自己的觀禮位置,看到了座位上傳說中的觀禮“大禮包”:礦泉水、印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的遮陽帽、一面五星紅旗、一面綠色的紀念錦旗、一份觀禮須知,以及一包她沒有見過的解暑沖劑。而細心的王紅心還注意到,醫療點遍佈在觀禮臺各處,“每個醫療點都有五六個人,在觀禮臺上有北京疾控中心的醫療小組,現場提供的衛生間很方便”。

  “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些保衛國家的英雄”

  9月3日上午10點整,閱兵儀式以70發禮炮開始。William說,這是令他最震撼的時刻之一。而隨後國共參戰老兵的出場也讓他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我父親在二戰時期並沒有與日本作戰,而是與德國作戰,他在歐洲戰場作戰,”他說,“我尊敬每一個為了世界和平而付出犧牲的人。”

  老兵出場的一幕是受訪觀禮嘉賓“點贊率”最高的一環。周樹春感慨,兒時電影裡那些被演繹得英武年輕的戰士,“現在看起來年齡都那麼大了”。而這也是羅東元最喜歡的一幕:“他們是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倖存者,是千千萬萬英雄的縮影……我們要尊重歷史。”劉德峰說,“對於捍衛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他們(國民黨老兵)也是做了很大的貢獻。對他們高度禮遇,其實是很應該的事情。”

  這一幕也讓羅東元突然對抗日神劇來了氣:“這個抗日神劇呢,看起來好像日本人不堪一擊,我們的人用一些很簡陋的落後的、一些雜耍一樣的東西也可以把日本兵打得稀巴爛。那麼容易把敵人消滅了,還有這麼慘痛的14年麼?”

  “我的兩個舅舅格里沙和亞沙,都曾經參加過遠東戰爭,亞沙在戰場上犧牲了。”波波娃·莉莉婭(Popova Liliya)回憶,當時她年紀還小,不懂得這些痛苦,只記得經常聽到媽媽傷心的哭聲。她不斷透過翻譯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些保衛國家的英雄。”

  “我的父親是德國人,我自己是英國人,所以在面對二戰的時候,我的感情是很複雜的。”來自某中美合資企業的英籍人士Peter說。

  “93歲的外祖母不能親臨現場,讓我帶著她的70週年勳章來閱兵現場見證莊嚴時刻。”香港衛視綜合臺副臺長秦楓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寫道。代表八路軍第120師方隊出現的時候,她發了一張“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20師”的勳章照片:“親愛的外祖父,替你看到了。”

  2015年9月3日,中國北京,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圖為天安門城樓上,解放軍軍官行軍禮。 (東方IC/圖)

  “就像觸電一樣”

  周樹春的單反相機最終還是帶到了會場,他記得陸軍、海軍等裝備方隊走出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單反都在不停地“咔咔咔”。莉莉婭感覺,“把一條線放中國軍隊前面都不會變形”,另外,“有著漂亮的身材和相貌”的女兵們看起來也“非常英勇”。

  “特別是最後有兩名女將軍作為領隊的方陣走過的時候,大家情緒特別高。”王紅心說,她甚至聽到,有人開心地吹起了口哨。

  軍人們給羅東元最強烈的一個印象是,“比起之前的軍人,他們都變高了很多”,因為“國家強大了,身體條件也好了”。他回憶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個時候,對軍人那種熱愛和崇拜是無以復加的”。

  英模方隊走過,對河北人劉德峰來說很“長臉”。“這個英雄事蹟就是發生在我們河北的土地上,”他說,“中國的抗日戰場這麼多,能夠用狼牙山五壯士來代表晉察冀的抗日我也覺得很自豪。”

  20架直升機組成的“70”在空中飛過時,周樹春和他周圍的人一起發出“哇”的聲音——他的左手邊是陌生的公安英模,右手邊是不認識的勞動模範,“但是大家都在一起歡呼”。施榮忻把那個場面形容為“就像觸電一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紅旗車在長安街上開過時,聽不懂“同志們好”和“首長好”的莉莉婭,把那個場面形容為“旁邊的人都特別地尊敬,一起歡呼”,這一幕很像她在自己國家感受到的閱兵文化。

  她印象最深刻的場面也與這些領導人有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一起並肩走的情景,讓莉莉婭“看到了(中俄)兩國之間的友誼”,她用了一個略微誇張的表述:“這一刻心臟幾乎停止了跳動”。

  “中國軍隊難以想象的規律整齊,我也被現場人們的熱情所感染,能感受到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Peter說。然而他最有感觸的是習近平宣示和平的過程,“他還現場宣佈裁軍30萬。”

  “你看,我們今天給大家上了一個很有大將之風的課,我們不會收收埋埋(即廣東話的‘遮遮掩掩’)啊!”施榮忻說。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雖然我們有我們的實力,但是我們希望大團結大包容大發展,聯合全世界各國的人民。”

  劉小禕在閱兵時也流露出她的“發明家”本色,看到坦克方陣時她有點擔心地說:“感覺坦克發動機雜音有點重,希望我們能創造出磁懸浮式超靜音機動戰車,更先進更高效地保家衛國。”

  除了人們的情緒熱烈之外,陽光的炙烤也讓人感覺到特別熱。坐在天安門東側的施榮忻被曬得受不了,他戴帽子的秘訣是,“不能正著戴,要偏左一點,把太陽擋著”。而莉莉婭甚至替在烈日下閱兵的習近平主席感到擔心,“感覺他特別的熱”。

  “最後的和平鴿和氣球,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個美妙的時刻。”William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950 字。

轉載請註明: 全民漲姿勢:4萬觀禮人 為什麼是他們受到邀請? 2015.9.6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