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上渡仙橋,疑是仙來不是仙

去安徽天柱山,遊客如果選擇西關環線,那麼天池峰是必到的頂峰觀景之處。天池峰是天柱山第二高峰,海拔1426米,在天柱山主峰區,天柱峰南約500米。

一路經由大龍窩索道,經振衣崗、象鼻石,到了通天谷有兩條線可走,或右往神秘谷,或左去總關寨。兩處皆有妙處,但蜿蜒曲折,透過之後,就可前往瞻仰皖公神像。繼續上行不久,就可以到達天池峰頂。上山的路徑三言兩語講完,但身體力行恐怕也要兩三個鐘頭才能走完吧。

天柱山上渡仙橋,疑是仙來不是仙

或者從良藥坪往上走,登上一千七百七十多步石階,經過拜岳臺,沿著七彎八曲的幽徑,向西望去,在那海拔一千五百米的高處,一個偌大的峭石陡壁就是天池峰了。

天池峰頭為赭色巨巖,北巖頂平面,約10平方米,有天然凹宕兩個,深不盈尺,積水瑩澈,終年不涸,人稱天池;峰名源生於此。明丁鉞在《嶽頂天池》詩中曾鳳趣地發問:“能潤山前幾處畝?”稍有風起,水珠飛濺,如噴珠撒玉。峰北懸崖絕壑,人不敢俯視,因稱試心崖。此峰與天柱主峰隔壑相對,晴明天氣,可歷數主峰木石,是飽覽天柱雄姿的最佳處。壑中雲蒸霞蔚,紫霧晴嵐,時或出現“佛光”。

峰頂偏西南,中裂兩道不可見底的深坼,坼寬各米許。前人僅架兩截條石為橋,恍如天台石樑,人稱渡仙橋或試心橋,因深坼中無風之日也有冷氣上衝,是就其“非仙莫能過”,“非無隱私者莫能過”之義而立名。前人曾作詩戲曰:“莫謂心難試,請君渡此橋。但能鑑白水,即可對青霄”。順治志稱“天池峰上有丹甕巖,兩相挾,中如甕”,亦指此處。又以兩橋之間僅尺許,三步即可越過,俗稱三步兩道橋。橋畔老藤垂花,修條蔽谷,此處觀日出、晚霞、霧潮、雲海最佳。相傳,明文人狀元劉若宰常來橋上彈琴,取名天樂臺。側有天獅、少獅兩峰,皆險絕。

天柱山上渡仙橋,疑是仙來不是仙

有聯曰:壯壯膽,勝似閒庭信步,一跨而過;捏捏心,卻如臨深履薄,寸步難行。

凡登天柱山者,都會在天池峰頂、試心橋畔一覽群峰。東望天柱峰,凌空聳起,如劍倚天,如承掌露,疊如層塔,矗似筍尖。壑外諸峰,星羅棋佈,變幻於煙嵐雲霧之間,大有“群峰奔來一峰起,千丈芙蓉碧霄裡”之勢。西看飛來峰巔,有塊巨石如帽,戴於頂上。銜珠峰頂,兩岸夾一圓珠,鬼斧神工,令人嘖嘖稱奇;兩峰近在咫尺,似乎投足可越,但中隔巨壑絕險,可望而不可及。俯瞰東南處,麟角、覆盆、天獅諸峰,皆隱約在煙波雲浪之中。正是“不曾凌絕頂,難識皖山高,身在層宵上,江湖一羽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57 字。

轉載請註明: 天柱山上渡仙橋,疑是仙來不是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