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釋出《關於擬認定2020年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公示》,對一批擬入選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進行公示。
作為旅遊大市的海東市,憑藉豐富的旅遊資源,以39個鄉村入選的佳績,位居全省榜首。這足以說明,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民族風情外,海東依然是鄉村旅遊的熱門目的地。
這些村莊為何上榜?它們究竟“長”什麼樣?本報特開設《鄉村旅遊在海東》欄目,帶您一起走進入圍榜單的這39個村莊,探尋其上榜原因,領略其獨特魅力,敬請關注。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在海東市平安區西南方向的大山間,隱藏著一座古老的村落。風光迤邐的嶺上公路、聞名遐邇的百年古寺、純樸自然的民俗風情,使這座百年村落散發出無限魅力。它,就是海東市平安區洪水泉回族鄉洪水泉村。
嶺上公路展現自然風光
從平安區出發,沿109國道向西前行10公里,再隨路標指示向南拐進一條鄉間盤山公路,由此便進入了洪水泉鄉。這條從平安區下紅莊村至洪水泉鄉的下洪公路,全長22.6公里,基本貫穿洪水泉鄉各個行政村。
下洪公路共有89個彎道,62個坡道,最陡處坡度約45度,最長平坦處約1000米,整條公路蜿蜒曲折。在盤旋的山路(回形針彎道)上駕車,感受高度與美景的雙重刺激,隨時會讓人心跳加速。因此,這條路也常常吸引著自駕遊愛好者的到來。
沒有到過這裡的人根本想象不出這裡有多美。洪水泉鄉地處平安區西南黃土丘陵山區,平均海拔2860米,正是這樣的自然氣候條件,成就了這裡“四季皆美景”的景象。
這裡的春季比起平安的川水地區要晚來一個多月。進入五月,路邊的楊樹才慢慢抽芽,看慣了川水地區的墨綠,再看這裡的翠綠,倒也特別養眼。夏季,薄霧在山間繚繞,使這裡更添朦朧意境,更顯悠遠,宛若仙境;秋季,金黃的落葉成了這裡最美的焦點,秋風掠過樹木,落下的片片樹葉,讓黑色的公路穿上了斑斕的綵衣;冬季,這裡的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以下,因此會形成多次霧凇奇觀,不同於大雪的紛飛之美,霧凇更顯清新、雅緻、低調,它安靜地掛在樹梢上,宛如恬靜的少女,青澀又害羞。
奇絕古寺見證民族和諧
沿著公路行駛約20公里,一個村子在山坳裡呈現出來,它就是洪水泉鄉最大的一個行政村——洪水泉村。站在山樑縱觀洪水泉村,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由北向南依次分佈有若干沖溝,形如魚骨狀,其中東部和西南方各有一條較大的溝壑。村落空間佈局順應淺山區形勢,自由靈活,每戶莊廓用地形狀各異。
下了山樑,進入村子,一座工藝精湛、古樸典雅的建築映入眼簾,這就是村子的核心建築——洪水泉清真寺。該寺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是青海省境內乃至西北地區現存較好的古清真寺之一,也是平安區唯一一家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佔地6000平方米,主要有照壁、山門、喚醒樓、大殿、學經房等建築組成。寺院以高超精湛的工藝和建築藝術聞名遐邇,寺內很多精美木雕及磚雕工藝堪稱一絕。在建築風格上,該寺大量融合了漢、回、藏等民族風格及特點,在裝飾上,吸取並揉合了佛教、道教等多元文化。
洪水泉清真寺中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古往今來河湟地區各民族團結共榮、和諧進步的實物見證。
純樸習俗傳承民族文化
洪水泉村居住的絕大部分村民是回族。村民對外來的客人非常熱情、友善,即便是陌生人問路,他們都會熱情地和你聊上許久。
回族家庭很講究待客之道。無論來到誰家,不管你渴不渴,主人都會倒一杯冰糖茶來敬客。茶具和茶水有點類似清真餐館裡的“三炮臺”。無論是在炎熱的夏季,還是在寒冷的冬日,喝上一口這樣的茶水讓人非常愜意。
除了茶水,主人還會端上當地村民俗稱的“鍋盔”或者“燒殼子”(一種麵食)。回族的麵食很有名,無論是“鍋盔”還是“燒殼子”,都特別大,吃的時候切成小塊,隨意品嚐。這些都是由村民用自家小麥磨製的麵粉烹製而成,吃起來有一種很淳的麥香味,這在城市裡是很難吃到的。據介紹,洪水泉村歷史上就有做精美麵食的傳統,在清真寺的照壁上就有類似麵食的磚雕。
洪水泉鄉土壤及植物硒含量在1.5-2.23毫克/千克,高於全國土壤背景值。正因如此,這裡的牛羊肉和土雞肉質鮮美,再加上農家傳統的烹飪方式,既保留了食材原有的營養成分,口感也更濃烈醇厚,讓前來遊玩的遊客大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