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
響土村一角。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村民從河間的跳巖上走過。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響土村村民準備演出。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俯瞰響土村。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屋舍斑駁,青苔縱生,它在歲月與塵土的撫摸中漸漸變老,像是一張舊時的照片。
幾聲犬吠,三兩身影,它們搖曳在橘色的霞光裡忽長忽短,又分明靈動鮮活,宛若初時。
是蒼老的,也是鮮活的,瓊中、陵水與萬寧交界處的褶皺裡,就這樣不動聲色地生長著一個叫作“響土”的苗村。未曾過分粉黛、沒有刻意雕飾,響土的景緻稀鬆平常,甚至算得上是粗放拙樸,卻自有一種說不出的吸引力,叫人忍不住翻山越嶺只為看它一眼。
瓦房依山勢 青苔舔白牆
早就聽聞響土好風光,躊躇于山高路遠,探訪之行一再擱置。幾日前的一個午後,趁著日頭不算毒辣,便一鼓作氣地啟了程。
驅車從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城出發,彎彎的山路盤繞著村莊、農田和山林,好在路寬彎少,人並不怯。約莫40分鐘後,導航提示“向右”,小車自304省道拐入鄉道,再由鄉道攀至一條地圖上也找不到名字的路,前方變得愈發狹窄曲折,窗外的景緻則如山水畫般漸次舒展。
遠處浮雲萬頃,近處山色朦朧,幾乎是貼著崖壁繞過一道道山樑後,數米高的一處木質村牌乍現,響土村終於到了。之所以取名“響土”,相傳是因為村裡有一塊土地,人踩上去時會發出奇異的聲響。或許是踩的人多了,如今這一奇觀早已難現。
迫不及待跳下車,直奔村口涼亭,不過1平方公里的村寨全貌一下子盡收眼底——藏於山坳、掛在半坡,與瓊島腹地的絕大多數村莊一樣,響土村因山勢而建,黛瓦、白牆與綠樹點綴其間,就像是疏淡有序的筆墨。
遠遠瞧著並不盡興,趕緊轉身踏上通往村裡的青石板路,從爬滿樹藤的白牆、青苔點綴的灰瓦中穿過,看著一團團青綠的野草從院牆石縫拱出,忽地就生出了另一種心境。
村裡老人說,這些屋舍大多已有五六十年曆史,因平地少,屋與屋之間離得格外近。近到牆瓦斑駁紋路絲絲分明,就像是與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擦肩,將他滿臉細細彎曲的皺紋瞧得真真切切。
幾乎以為一絲暮氣就要冒出來時,三兩孩童突然從巷口竄出,撒著腳丫子,高聲唱起不著調的曲,引來零星犬吠,也將整個村莊“逗得咯咯直笑”。
溪水響叮咚 濃蔭綻繁花
青石板路緩緩悠悠伸向村莊深處,耳畔的轟鳴聲一陣緊似一陣,剛想尋蹤覓源,一條清冽激湍的溪水便自眼前橫貫而過。從石縫裡擠出來,從樹林中鑽出來,淌淌流水衝過一級又一級攔水壩,如一層層小瀑布,叮叮咚咚擊打著河床,把一塊塊碩大的鵝卵石沖刷得光亮而圓潤。
將衣物攤開在石頭上,幾名村婦赤腳下水,掄起捶衣棒,過頂,然後重重落下。水花四濺中,原始質樸的勞動之美於斯盡現。或是聽到了動靜,一群嘰嘰喳喳的小孩也來湊熱鬧,追著水裡的幾隻白鴨跑啊跳,像是要比比誰的聲音更大。
撩水聲、揉搓聲、捶拍聲,間以盈盈笑語,最終都隨著水紋一圈一圈盪漾開去。
追著水流的方向繼續往前,河岸邊突然伸出一棵歪脖子黃葛榕樹,樹身扭曲著,斜斜地歪向水面,姿勢雖奇怪,倒也依舊自由、旺盛地生長著。
與歪脖子樹相鄰而居,另一棵約要五六人才能合抱的黃葛榕樹,樹冠如擎天巨傘,密匝匝的濃葉下縷縷氣根垂落,盤根錯節間形成一間天然樹屋,成為村裡孩童們捉迷藏的好去處。
每年3月前後,樹上雲蒸霞蔚般的粉花開得蓬蓬勃勃,一陣山風斜斜送來,便如細雨簌簌飄落,落在溪水的臂彎中,互相簇擁著向前奔去,像極了五六十年前,響土人從更偏遠的深山出發,一路逐水遷徙的身影。
不同的是,落花隨春去,響土人卻如同一顆顆種子,找準時機紮下根,悄無聲息地一點點拔節生長。
苗家風情濃 復得返自然
從岸邊返身準備往村裡去時,遠遠瞧見一位阿婆腰挎著竹簍,踩著攔水壩上圓潤的石頭過河。特意停下腳步等候,只見她瘦小的身影一點點靠近,頭上玫紅色的苗繡頭巾愈發耀眼,這才恍然意識到,響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苗村。
“阿婆,頭巾真美。”隔著兩三米遠,迫不及待地打起招呼,惹得阿婆笑盈盈地露出一口白牙。想著再聊幾句,發現她其實並不懂普通話,“雞同鴨講”般費力交流半天后,只好笑著揮手作別。
緊接著鑽進一條狹窄的村巷,潺潺流水聲漸漸在耳畔消逝,木門的吱呀聲,打掃院地的悉簌聲,交錯著鍋碗瓢盆的叮噹聲響起,終於見到了響土最熱鬧、鮮活的一幕。
或躺在搖椅上打盹兒,或低頭拈著針線刺繡,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閒聊,狹窄村巷兩旁的院落裡,藏著的是一張張清爽又大方的面孔,他們見到陌生來訪者時露出友善的笑,絲毫也不怯生。
攀談之後才得知,這兩年響土在海南驢友圈中小有名氣,不時有人來村裡爬山露營,見得多了,村民們自然變得善談起來。雖說如此,卻不見村裡有任何商業氣息,就連一家可供遊人憩息、飽腹的農家樂也沒有,實在是樸得踏實、拙得肆意。
樸拙,又自有一份精緻。循著村巷探訪,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被拾掇得乾乾淨淨,遇見的村婦則個個頭戴苗繡頭巾,不少甚至頭巾、腰帶和綁腿一應俱全。將傳統苗村的文化肌理和鄉土韻味不斷賡續,響土也彷彿成了一條隱秘的時光通道,連線起人們記憶中的“鄉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