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豫西第一村,抗日先遣隊司令部所在地,而今成開放景點
感謝各位看官的閱讀,如果還能點點關注,小編感激不盡。
小編不才,卻願與各位小主分享自己的一些文章,感謝各位的捧場。
題記:一個鄉村的歷史,如果有承載物,那就有跡可見,使它豐富著,連續著……
河南新密伏羲山,原以為只是一個普遍景區,但在山中腹地的尖山鄉田種灣村,曾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所在地,抗日烽火點燃的地方,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戰場,有著光輝歷史的鄉村--中原豫西第一村。而村莊的“中原豫西抗日紀念園”,還原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走進伏羲山的田種灣村,被幾棟房屋所吸引,石頭牆石頭瓦,古老的建築,沒有一點現代氣息,古樸自然。這讓我想起在太行山看過的石頭屋,或許同處深山,山上石頭較多,智慧的人們,就地取材,建造家園。
而石頭屋旁邊,卻有一棟兩層的石頭屋,進屋才發現是窯洞。別有洞天的建築,外觀看似普通,但裡面卻是設計巧妙。洞洞相連,窯窯相通,通道如半圓形拱橋。真佩服當年工匠的精湛水平,在沒有鋼筋水泥情況下,運用自然的石材,建窯屋石頭宮。
村莊這些古老建築群,就是中原豫西抗日紀念園。園中有“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特務連、密北抗日獨立團團部、密北抗日獨立團、戰地醫院、訓練基地”等重要指揮場所,有些是舊址復原,有些是新址重建。
窯洞是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皮定均司令在此運籌帷幄,指揮作戰的地方。皮定均,抗戰時期任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割槽司令員,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司令員。他指揮的獨立支隊,善打能打,威名四方,被譽為“皮旅支隊”。
1944年9月21日,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在皮定均司令員和徐子榮政委的率領下,奉命渡黃河天險,挺進豫西山區。田種灣村,成為抗日司令部。
為何一個小山村,成為抗日指揮部呢?因為這裡的地形,四面群山環繞,東通新密,南達登封,西連鞏義,北接滎陽。深山腹地,四縣交界,交通要衝,進可攻,退可守。當年,村莊北部,有條簡易公路,連線鞏縣、密縣兩地的交通要道。
在當年的複雜形勢下,抗日先先遣支隊進駐田種灣村,並非易事,有敵偽軍武裝把守。1944年12月初進入田種灣時,卻遭到敵偽武裝偷襲,皮司令決定反擊。
1944年12月22日,支隊三團200餘人在團長鍾發生、參謀長沈甸之的率領下,冒著凜冽的寒風,從鞏縣茶店出發,向田種灣的頑軍發起了進攻。部隊首先消滅了五指嶺上的一小股頑軍,攻克了五指嶺。然後,兵分兩路,分別向田種灣和尖山鄉之敵發動攻擊,取得順利。先遣支隊大隊將紅旗第一次插上了田種灣。這場戰鬥,為先遣支隊打下了立足之地。
之後,“皮旅支隊”在田種灣村打土頑、攻寨堡、除漢奸,深得當地群眾信賴與擁護。八路軍在軍民配合下,在豫西先後展開了10多次同日軍與偽軍的戰鬥,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
1944年年底,中共密北委員會、密北抗日民主政府、密縣抗日獨立團同時在田種灣宣佈成立。發動全縣人民,團結各階層人士,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工作,領導全縣人民積極配合先遣支隊進行武裝抗日鬥爭。機構的成立,組織的保障,全民的參與,匯成一股抗戰洪流。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軍民攜手,抗日救亡。田種灣的抗日烽火,點燃燒遍了整個豫西山區,建立了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田種灣村,成為抗日豐碑村。
走進紀念園,觀看中原豫西抗日根據地群英譜、中原豫西抗日戰爭史、新密革命鬥爭史等展廳及抗日舊址,一幅幅戰爭畫面,一個個英雄人物,彷彿又回到了那烽火連天的年代……
戰火已熄滅,和平長相依。風和日麗的春天,行走在田種灣村,村民熱情打招呼,近八旬的老人,邀請我們進來坐坐。問起那段戰爭史,老人說,他還小,聽父母講過,剛開始部隊進村,村民害怕,全躲進山裡,後來知道八路軍不一樣,不傷害老百姓,大家又回到村莊,支援抗戰。
老人說,山上空氣好,開發旅遊,環境變好,住在山上挺好的!老夫婦的三個子女在外打工創業,老人留在老家,種田種地,守護家園。房屋院內,狗與貓,靜靜陪伴主人身邊,享受溫柔時光。
而擺攤的幾位老人,出售土持產及野菜,新鮮的野菜蒲公英,2元一大袋,知道我們來旅遊幾天無法購買時,微笑擺手,意思沒關係的。善良的村民,淳樸的民風,厚重的歷史,這是豫西第一村給我們的記憶。
伏羲山的田種灣村,中原豫西抗日紀念園,是歷史的承載物,讓曾經的人物與故事再現,永久價值的物證。重溫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感受我們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牢記歷史,緬懷英烈,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