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朋友處看到一本畫冊,開本28×36cm,書名《今日之中國/黃禍》 (China of To-Day or The Yellow Peril),副標題很長,“圖說有關中國危機的主要地點、事件和人物”(Illustrating the Principal Places, Incidents, and Persons connected with the Crisis in China),共92頁,290張圖。關於出版時間,畫冊裡並沒有寫。我查到同名畫冊大體有兩個版本,其一是1900年代,其二是1969年(如英國V&A;博物館和美國亞特蘭大的HIGH美術館)。從網上檢索的情況來看這兩個版本在封面上非常相似:都是墨綠的底色,書名居上,下邊是一條非常醜的龍在戲珠(也許是大清國旗的變體),圖案和文字都是黑色。不同的地方是1900年這個版本在書名和龍之間寫了副標題,龍的下面寫著印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而1969年的版本則是把原本有文字的地方換成了黑色的粗線條。更大的區別是兩個版本的編輯者不一樣,1900年代的版本由查爾斯·納皮爾·魯賓森(Charles Napier Robinson, 1849-1936)編輯,1969年的版本則由羅納德·布魯克斯·凱塔什(Ronal Brooks Kitaj)編輯。從副標題上看,所謂“中國危機”應該是指義和團運動,而且這本畫冊中收錄的照片沒有晚於1901年的,所以我偏向於認為看到的這本畫冊是1900年代出版。
我所見到的那本《今日之中國》的封面
V&A;收藏的1969年版China of To-Day的封面
正如畫冊副標題所說的,所選照片都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與西方在文明方面的交流與碰撞有關,比如英法聯軍1860年的入侵、西式軍隊在中國的建立、教會學校的開辦、主張洋務的李鴻章、八國聯軍中的英軍統帥西摩爾等等。一些照片常見,但有幾張照片我也是第一次見,其中一張照片有個小細節值得一提。英國攝影師費利茨·比託1860年隨英法聯軍進入北京的時候拍了一張安定門的全景,隱約可見城牆上的五虎杆,這種裝置類似訊號塔的作用,白天掛旗晚上掛燈,而且旗或燈的數量各有含義。這本畫冊中則在其中兩根杆子頂端畫上了英國的米字旗和法國的三色旗,放大後看手繪的痕跡非常明顯,我想編輯者就是想強調這是已經被英法聯軍佔領的北京城吧。
書中收錄的比託拍攝的安定門全景,黃圈中可見英國和法國國旗
比託拍攝的安定門全景原圖,Getty收藏
書中兩面國旗的特寫,手繪的痕跡很明顯
說到編輯者,畫冊裡只寫著“Chas. N. Robinson”,實際上全名是Charles Napier Robinson。他生於英國的肯特郡,13歲加入英國皇家海軍,1882年退役時的軍銜是海軍上校。此後他一直在和海軍有關的領域從事報道和寫作,如自1895年起魯賓森開始作為《海陸軍畫報》(The Navy and Army Illustrated)的編輯,此後還曾擔任海軍通訊員並負責編輯《皇家海軍年鑑》(The Naval Annual),創作了幾本關於海軍的小說。其中《海陸軍畫報》這幾年在內地的收藏市場上經常可以見到,這本雜誌最初定位在以圖文方式描述英國軍隊的日常生活,但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軍隊,英軍在海外的軍事行動自然會佔很大的比重,和中國有關的內容包括甲午戰爭的後續和義和團運動的報道。這份雜誌在1903年與《國王》(The King)合併,更名為《國王與他的海陸軍部隊》(The King and His Navy and Army),因為大幅縮短了和軍事行動有關的篇幅而銷量大減,1906年重新恢復以《海陸軍畫報》為名出版,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終止發行。也因為有《海陸軍畫報》的這層關係,該畫冊的出版地址與雜誌的出版地址一樣。
書中收錄的一張全家福
從這本畫冊收錄的照片來看,收藏於英國的十九世紀中國照片很有深入挖掘的潛力,也許能找到更多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直接相關的照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