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印發加強草原保護修復若干意見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

草原保護修復即將踏上新徵程。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完善草原保護修復制度、推進草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線,加強草原保護管理,推進草原生態修復,促進草原合理利用,改善草原生態狀況,推動草原地區綠色發展。

而這標誌著,草原進入加強保護修復的新階段。國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長唐芳林告訴《法治日報》記者,“這次出臺《意見》,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時,是在草原定位從生產為主、向生態為主轉變以後我國第一個國家層面的政策性檔案。”

唐芳林進一步指出,《意見》明確了草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原則,細化了工作措施,為開展草原保護修復、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系統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指導今後一段時間草原工作的綱領性檔案,也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組成部分。《意見》的出臺,在推動我國草原生態保護修復、促進綠色發展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草原保護修復正在爬坡過坎

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綠色生態安全屏障,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淨化空氣、固碳釋氧、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

綜合各方面研究成果,我國草原總碳儲量僅次於森林,是第二大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在碳達峰、碳中和中發揮重要的貢獻。

我國草原面積大,分佈廣,是名副其實的草原大國,但還不是草原強國,草原工作短板十分明顯。

“草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唐芳林坦言,受長期不合理開發利用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雙重影響,草原生態系統退化問題仍十分突出。我國草原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自然環境十分嚴酷,草原生態系統一旦遭受破壞,恢復十分困難。

與此同時,草原保護與開發利用矛盾依然突出。一些地方亂開濫墾草原、非法採挖草原野生植物等行為時有發生,草原超載過牧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另外草原工作底子薄、基礎差。草原資源詳細情況不清、權屬不明問題突出。草原科研力量薄弱,科技支撐能力不強。基層草原管理隊伍和力量不足,與承擔的草原保護管理任務不相適應。

“草原保護修復投入嚴重不足。”唐芳林說,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建設標準低,退化草原綜合治理等一些十分迫切的建設內容尚缺乏資金支援,治理退化草原急需的鄉土草種繁育缺少必要投入。“總體來看,我國草原保護修復工作正處在爬坡過坎、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草原工作亟待加強。”

為此,《意見》以問題為導向,針對草原工作存在的問題,從加強草原基礎工作、加大保護力度、推進生態修復、合理利用草原等提出了工作措施。

“出臺《意見》是草原工作轉折的迫切要求。”在唐芳林看來,長期以來,由於對草原重利用、輕保護,草原面臨著大面積退化的嚴峻威脅。進入新時代,特別是草原監管職責劃轉林草局以來,草原工作重點由農業生產為主向生態保護為主轉折,急需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謀劃新時代草原工作。《意見》出臺,是草原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是草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嚴厲打擊亂開濫墾草原行為

《意見》提出,草原保護修復要堅持4條工作原則:堅持尊重自然,保護優先;堅持系統治理,分割槽施策;堅持科學利用,綠色發展;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

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顯緩解,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57%左右,草原生態狀況持續改善。到2035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實現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復,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60%左右,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顯著提升,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的作用彰顯。到本世紀中葉,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復,草原生態系統實現良性迴圈,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

唐芳林介紹說,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從夯實工作基礎、加強資源保護、推進生態修復、強化合理利用、完善重要制度等方面提出了12條工作措施。比如建立草原調查體系,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基礎上,適時組織開展草原資源專項調查。落實基本草原保護制度,加大草原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亂開濫墾草原等行為。

與此同時,《意見》提出,要整合最佳化建立草原型別自然保護地,實行整體保護、差別化管理。開展自然保護地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在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在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和草原自然公園,實行負面清單管理,規範生產生活和旅遊等活動,增強草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通性,為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留下空間,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

此外,加快推進草原生態修復。實施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復,提升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統籌推進林草生態治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要求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的原則,統籌推進森林、草原保護修復和荒漠化治理。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堅持以水定綠,採取以草灌為主、林草結合方式恢復植被,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

構建草原保護修復長效機制

記者注意到,《意見》還從科技、法律、政策、人才隊伍等方面提出4方面保障措施。

在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上,《意見》提出,加快推動草原法修改,研究制定基本草原保護相關規定,推動地方性法規制修訂,健全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加大草原法律法規貫徹實施力度,建立健全違法舉報、案件督辦等機制,依法打擊各類破壞草原的違法行為。完善草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依法懲治破壞草原的犯罪行為。

在政策支援方面,《意見》要求,建立健全草原保護修復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加大中央財政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健全草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開展草原生態價值評估和資產核算。鼓勵金融機構創設適合草原特點的金融產品,強化金融支援。鼓勵地方探索開展草原政策性保險試點。鼓勵社會資本設立草原保護基金,參與草原保護修復。

對於下一步如何落實《意見》要求,唐芳林說,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把草原保護修復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草原保護修復工作的管理、服務和監督,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細化考核指標,落實地方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結合落實林(草)長制,科學設計草原承包經營、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落實情況的考核指標,納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壓實地方責任。

加強部門協助,形成工作合力。草原工作基礎薄弱,涉及面廣,需要各部門各司其職,互相配合。要積極探索構建草原保護修復的長效機制,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加快推進草原生態修復,科學合理利用草原資源。

加強宣傳,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援草原事業發展。廣泛宣傳草原重要的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功能,不斷增強全社會關心關愛草原和依法保護草原的意識,深入開展草原普法宣傳和科普活動,積極動員相關公益組織和社會大眾參與草原保護修復。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26 字。

轉載請註明: 國辦印發加強草原保護修復若干意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