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走遍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無數綺麗風景,一路行走,一路成長。在兩晉南北朝期間,中國開始出現大量名聞遐邇的佛教造像石窟。尤其是在甘肅,從來就不缺少精緻的石窟造像。中國四大石窟中的兩座——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就處於甘肅境內,也都是始鑿於那個時代。不過我國四大石窟卻不是最早開鑿的石窟,今天,筆者和朋友們介紹一下這座石窟界的鼻祖。
在武威市南50公里的祁連山脈中,有一片開闊的盆地。四周峰巒如聚,發源自祁連雪山的黃羊河,自南而北貫穿了整個盆地。盆地北緣,山路崎嶇,登臨如上天梯,故名天梯山。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就位於此處。
據筆者瞭解,這座石窟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曆史。天梯山石窟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喻為“石窟鼻祖”。
可惜,這個被稱作“鼻祖”的石窟比之受其影響的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和敦煌石窟,名氣卻小得多,不僅鮮為人知,而且遊客稀少,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還是一座水庫讓天梯山石窟名存實亡,但如果有機會去甘肅武威旅遊,而且還是自駕的話,筆者還是會極力向朋友們推薦天梯山石窟的。而且近幾年,天梯山石窟將逐步得到恢復,也許能夠再現往日盛況。
天梯山石窟中,最為著名的是天梯山大佛。大佛窟規模宏大,氣勢宏偉。正面中央尊釋迦如來造像,安然端坐,氣度非凡,高達約30多米;左右兩側分別立迦葉、阿難、普賢、文殊、廣目、多聞六尊造像,雖經西夏重修,但建立時代不晚於唐。窟內南北兩側壁畫繪有龍、虎、鹿、象、樹木、花卉等佛本生故事,畫面線條流暢,不失為古代壁畫藝術精品。
大佛前面修築了一條弧形混凝土防水長堤,以抵擋外面水庫的水進入。遊人在有護欄的棧道上既能近距離地觀賞湖光水色,同時更能近距離地觀看大佛,這與其他地區都是由下仰望大佛的情況完全不同,多了幾分親近感。棧道兩側還修有通到大佛腳下的梯子,為遊人到下面朝拜大佛提供了方便,而在下面仰望大佛則又是另外一種感覺,讓人倍感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