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李白曾經在《山中問答》中用:“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來描述一位隱士的隱居之地。自古以來,超然物外的隱居生活是很多人所羨慕的,當然其背後也是有很多苦悶之處的,因為很少有人能夠放下世俗中的種種選擇徹底隱居,這也讓隱居生活成為人們心中最神秘的存在。令人憤怒的是,竟有人看中了這一點“商機”,在終南山中以“隱居”之名獲利。
01
終南山是我國有名的“隱士之山”,這裡曾經誕生過無數神話傳說與典故,是我國重要的地理標誌之一,
同時也是我國道教最重要的“聖山”之一。對於道教中人來說,終南山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之地。除此之外,佛家也曾有諸多高僧隱居於此,《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曾經前往天竺求取佛經的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終南山
祖詠在《終南望餘雪》中用:“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來描繪終南山的美景。
正是因為終南山四季景色都十分宜人,山中又多曲徑小路,尋到僻靜之處往往可以真正做到不為俗務所擾,這才讓終南山成為古代無數名士的隱居之所,
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在此潛心學習,學成出山後以才學名動天下。這些人中有姜子牙、張良、孫思邈、王維等讓我們如雷貫耳的名字。
▲終南山隱士
隱居往往意味著“看破紅塵”,不再與世俗相聯絡。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讓許多人羨慕不已,然而真實的隱居生活往往在物質上是十分清苦的,因此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真正忍受得了隱居生活的。近代以來,有些人為避戰亂,或因一時失意也曾進入終南山中隱居,然而卻很少有人能達到“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的心態。
更多的人皆是因一時興起來此“隱居”,興味索然之後又因空虛回到山下俗世之中。
▲終南山風景
隨著網際網路、手機等現代工具使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因此現代人就愈加難以脫離這些現代工具,進入山中隱居需要拋棄的雜念和“塵緣”也就越多。
而且現代人大多不事生產,進入山中後需要自己取水,燃放燈燭照明,甚至需要自己開墾田地自給自足,這樣的生活都是隱居相對於現代生活的極大不方便之處。
這就要求想要隱居的人們真正看淡物慾,而不僅僅是因為一時之念。
02
據當地居民表示,終南山之內如今已經“隱居成風”,總共有著上萬名“隱居者”分佈在山中各處,但大部分人都是為了賺錢作秀,都是假的隱士。
他們大部分人隱居並不是為了追求自身在知識上的修煉,而只是為了逃避社會中的種種壓力。這一點從一個頗具諷刺的機構就能看出來——隱居培訓班。若是真心想要隱居之人,又怎會報名培訓班花錢學習隱居“技能”?
▲終南山隱士
這些莫名的隱居者們可以說為這座古老聖山帶來了一股不正之風,他們的隱居更像是一時玩鬧。
當然,有些人曾經真的是想要隱居,但因為不能適應這種生活而放棄,他們也並不會為人所恥笑或諷刺,可恥的是其中有些人的“隱居目標”要明確得多
:透過直播自己的隱居生活在社交平臺中賺取流量,以這種方式來賺取金錢。因此“隱居”已經成為了一個產業鏈,玷汙了千百年來在此隱居的仁人志士們的清名。
▲終南山隱士居所
隱居和金錢本就是兩個相悖的詞彙,所有志在隱居的人無一不是為了逃脫世俗紛擾,也不會再在意物質享受,金錢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毫無用處的東西了。
然而那些以隱居為噱頭的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使得終南山成為隱居的“網紅地”,這些人不配被稱之為“隱士”,更多是一群投機者,無論是當地村民還是終南山內真正的隱居者都不歡迎他們。
▲終南山隱士
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使得“終南再無隱士”這種說法流傳開來。但實際上還是有人選擇這種迴歸田林之間的生活方式的,
7年前就有一位北京姑娘說服全家搬到了這裡,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照顧父親的病情,一家人如今已經習慣了僻靜的生活,老父親的癌症也已經大大好轉。一家人在後院中自己種菜,唯有她的女兒在西安市內上學。
結語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倘若有一天你去到終南山旅遊,你就會發現真正的隱士們與以隱居之名行斂財之實的人有著相當大的不同,這些隱居的人們往往十分淡然,他們不會拒絕你的拍照請求,卻也不會接受贈予。反觀那些假隱士們則會主動前來合照,甚至要求關注或物質方面的贈予。終南山包容了這些“隱士”,但是他們的行為已經給這座山帶來了負面評價,值得我們所有人抵制。
參考資料:
《山中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