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 為鄉村振興添新彩

紅色旅遊 為鄉村振興添新彩

紅色體驗帶熱鄉村遊。

走進浙東紅村追尋先烈足跡、在張人亞故居重溫入黨誓詞、遊歷紅色景區感受鄉村鉅變藉助建黨百年慶祝活動的熱度,遍佈我市城鄉的紅色景區遊客如織、熱火朝天。

為了鞏固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今年3月,國務院發文支援革命老區振興,建設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作為紅色資源豐富、全域旅遊領先的城市,在日前舉行的“紅色基因·綠色發展”2021寧波紅色旅遊融合發展大會暨寧波鄉村旅遊季閉幕式上,我市評選出5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和10個紅色旅遊教育基地,它們將與全市10條紅色旅遊線路“點線面”結合,全力打造具有寧波特色、對產業融合發展示範作用明顯的紅色旅遊目的地。

紅色旅遊 為鄉村振興添新彩

到張人亞故居參觀的遊客與日俱增。

“紅+綠”鄉村遊新風正勁

參觀四明山革命烈士事蹟陳列館,走訪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住橫坎頭村民宿採摘當季新鮮水果2021寧波鄉村旅遊季期間,餘姚梁弄將紅色旅遊與鄉村旅遊有機結合,遊客接待量再創新高。

今年的寧波鄉村旅遊季歷時近3個月,活動覆蓋全市,共推出17條精品旅遊線路,27個重點旅遊鄉鎮舉辦了100餘項特色主題活動。其中,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相結合的鄉村全域遊新模式成為“新寵”。此次評選出的餘姚梁弄、北侖霞浦、海曙章水、寧海岔路和鎮海招寶山五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透過持續建立,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湧現出眾多形式多樣、特色明顯、成效顯著的鄉村旅遊節事節慶活動。

北侖霞浦作為張人亞的故鄉,近年來圍繞張人亞黨章學堂打造紅色小鎮和精品紅色旅遊線路,同時引進社會資本,盤活紅色小鎮資源,積極開發紅色旅遊周邊產品,張人亞黨章學堂自2017年12月1日開館以來,共有15萬餘人次前來參觀學習,累計接待遊客4000餘批次。海曙章水是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梳理出20個紅色信仰點,形成了完整的紅色旅遊資源庫,打造出“曙寧最紅”“大王巡山”兩大區域品牌和紅色研學、休閒旅遊、體育旅遊等紅色“一日遊”“兩日遊”線路與產品。鎮海招寶山整合招寶山、中國防空博覽園、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等重點景區與朱楓烈士紀念樓等紅色旅遊點,積極開發紅色旅遊產品,形成“紅色+教育”“紅色+文化”“紅色+養生”“紅色+休閒”等新興旅遊業態。寧海岔路鎮建有梅花村會議紀念館、西南農會舊址、縣委誕生地碑亭、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近年來全面延伸紅色產業鏈,形成了以紅色教育為基礎、綠色生態遊為重點、休閒養生遊為特色的旅遊產品,到革命老區“重走紅色之路”“品嚐養生宴席”“養心休閒之旅”正成為周邊遊客的新選擇。

紅色旅遊 為鄉村振興添新彩

紅色景區成為親子游新熱點。

助力鄉村振興寧波紅色旅遊大有可為

評選市級紅色旅遊教育基地和市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推進紅色旅遊先進村與中華紅色鄉村結對共建,打造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新樣板建黨百年慶祝活動的高潮一結束,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就牽頭髮起新一輪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攻堅戰”。

自2004年以來,國家先後3次釋出《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紅色旅遊更是寫進了國家“十四五”規劃。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形式,紅色旅遊將革命傳統教育與休閒活動融為一體,同時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推動鄉村振興。2019年以來,浙江省實施紅色旅遊三年行動計劃,指導餘姚梁弄等爭創首批國家紅色旅遊示範小鎮,重點提升包括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在內的八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重點打造包括寧波“紅色浙江”之旅和“浙東山海遊擊”之旅在內的10條紅色旅遊經典線路。

“從近代鴉片戰爭至今的180年間,寧波留下了400多處紅色旅遊資源,加上近年來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為我市全面發展紅色旅遊打下了堅實基礎。”業內相關人士說。

根據近年來的梳理、排摸,寧波的紅色旅遊資源型別豐富,分為遺址遺蹟、建築與設施、人文活動等3個主類、8個亞類和17個基本型別。目前,在全省10個國家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中,我市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

名列其中;在25個浙江省紅色教育基地中,我市佔有2席。此外,我市還有60多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多個黨史教育基地。

從空間來看,我市紅色旅遊資源分佈較廣,80%集中在鄉村,同時資源組合度高,為發展“紅色+”全域旅遊提供了天然條件。“最主要的是,寧波發展紅色旅遊的現實需求強勁。”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處室工作人員介紹,紅色旅遊主要客源市場為黨員、幹部與各類學生群體,目前我市共有基層黨組織逾3萬個,在校學生近80萬名,如果紅色旅遊景點每年為各基層黨組織和學校舉行一至兩次主題學習活動或研學遊,便可為鄉村旅遊帶來“百萬級”的客流。

瞄準新目標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

以浙東抗日根據地為核心,整合寧波歷史文化資源、生產生活資源、自然生態資源,形成以研學體驗與教育培訓為核心功能,兼顧廉政教育、生態休閒、海濱度假、避暑養生、鄉村旅遊等功能的紅色旅遊文化名城、浙東紅色革命基因傳承地、浙江紅色革命精神踐行地和長三角紅色文化傳播創新地。

近日,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寧波將深化全域統籌,推進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建立省級以上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個、省級以上紅色旅遊精品線路2條、省級以上紅色旅遊教育基地5個,紅色旅遊年接待人數達到1000萬人次。

據介紹,2021年至2025年,市相關部門將結合寧波紅色旅遊的資源分佈特徵、交通道路建設規劃以及城鎮體系建設情況,將全市紅色旅遊產業空間劃分為“一核·兩帶·五區”。“一核”,即以梁弄橫坎頭村為主體,整合餘姚紅色資源,不斷提升紅色載體展陳內容和方式,完善紅色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將橫坎頭村打造成國內知名的紅色旅遊鎮。“兩帶”,即以慈溪三北區域、餘姚橫坎頭村、奉化松岙鎮、寧海山洋村和梅花村為重要節點,聯合四明山區域的旅遊資源,突出抗戰元素,建設傳統紅色旅遊帶;以寧波商幫、工業文化為突出特色,以杭州灣、鎮海、北侖、鄞州、海曙、江北紅色旅遊資源為支撐,依託浙江省特色小鎮、旅遊風情小鎮、產業融合示範基地等旅遊村鎮或社群,建設現代紅色旅遊帶。“五區”,是指融合各地的紅色資源與旅遊景點,打造抗戰堡壘·山嶽生態體驗紅色旅遊區、英雄城市·文化古蹟尋訪紅色旅遊區、海防要塞·海港文化觀光紅色旅遊區、海山忠骨·自然生態休閒紅色旅遊區和紅色通道·溼地生態休閒紅色旅遊區。

補齊短板豐富紅色旅遊產品

雖然我市發展紅色旅遊的資源豐富、謀劃較早,但與先進地區影響力與融合發展、質量優先、創新驅動、品牌發展的新時代要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寧波紅色旅遊發展主要有四個方面的不足。”相關業內人士說,一是展陳方式較傳統,紅色接待場所互動較少,景點可說的多、可看的少。二是公眾影響力不夠,紅色旅遊活動多與政治學習相關,客源的文化程度、年齡、職業、區域結構受到侷限,旅遊業效益不高。三是資源融合度較低,紅色旅遊景區多進行獨立展示,與地方特色旅遊景點關聯度較低。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弱,面對迅速發展的紅色旅遊熱潮,各地紅色旅遊景區吃、住、行、遊、購、娛等綜合配套設施建設落後問題逐漸顯現。

據介紹,下一步,寧波的紅色旅遊將聚焦特色,加大融合,著力構建特點鮮明的紅色旅遊產品體系。

推動紅色旅遊與其他業態組合開發,大力發展“紅色+歷史文化”遊、“紅色+生態”遊、“紅色+濱海”遊、“紅色+工業”遊和“紅色+研學”遊。在全市精選資源特色突出、服務品質優良、發展基礎較好的30個鄉鎮(街道),建設市級紅色旅遊示範區,以點帶面推進紅色旅遊融合發展。依據紅色旅遊景點景區空間分佈特點,重點推廣15條紅色精品線路,推動市內相鄰區域紅色旅遊資源叢集式開發,協同培育紅色文化品牌。

此外,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還將聯合相關部門,持續完善紅色旅遊配套體系。在旅遊餐飲方面,鼓勵各類紅色接待場所與當地社群聯合開發旅遊餐飲產品,積極研發紅色主題的特色餐飲,讓遊客身臨其境地體驗革命生活,享受綠色營養食品,接受紅色文化薰陶。在紅色旅遊住宿方面,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將森林、海洋、農耕等寧波文化元素融入紅色旅遊住宿設施的建設,使其在外觀設計、建築選材、內飾陳列等方面更具個性化。在紅色旅遊購物方面,重點實施“紅色手工藝品”工程、“紅色服裝配飾”工程、“紅色土特產”工程、“紅色旅遊特色郵品”工程、“紅色旅遊出版物”工程,研發具有浙東紅色革命特色的系列旅遊商品。在紅色旅遊體驗方面,重點打造品牌化的紅色主題演藝,促進紅色旅遊從“半日遊”“一日遊”向“過夜遊”轉變。建設紅色體驗場景,結合各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基地實際運營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紅色體驗,寓教於樂。記者 張正偉 通訊員 紀慶磊

紅色旅遊 為鄉村振興添新彩

製圖 毛雪嬌

宣告:本文轉載自【中國寧波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絡更正、刪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53 字。

轉載請註明: 紅色旅遊 為鄉村振興添新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