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二十四節氣,屬於春天的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春,萬物生長,是四季中最令人愉快的季節。
明前茶,在每年的3月中旬到清明前採摘,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幾乎不用你做什麼,它就是一杯味醇形美的茶中上品。
中國人的智慧源自自然,“自然的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在這順應節氣的生活之中,有勤勞的耕作,有耐心的守候,更有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而手藝人們的默默堅守,讓生活變得富於美感和溫情。在《跟著節氣過日子·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中,他們所從事的手藝豐富多彩——米酒、緙絲、滎經砂器、古法茶油、柴燒杯、銅器物、口金包、藍染布、古瓷片、烏米飯、菩提釉、手作木器、漆藝、傳統香品……其中有些鮮為人知,更有不少工藝瀕臨失傳。這些中國傳統的手工藝,於我們親切,且亦不遙遠。坦白地說,我在看書中這些文字時,是被明媚而真實地打動了。為這份生活裡的純粹,也為這份美好的匠心。這樣的生活,洋溢著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也串連起活色生香的日子。
每年立春,是一年大幕的開啟,也似乎給陳劍波提了個醒,告知他釀造江南米酒的工作該啟動了。“獨醒坐看兒孫醉,虛負東陽酒擔來。”詩人陸游最愛的酒,是他的好朋友呂子益釀造的米酒。呂子益是南宋嘉定年間進士,他釀的好酒在南宋官場風靡一時。為恢復米酒唐宋時期的榮光,陳劍波四處求訪,足跡遍佈萬里。得知呂子益後人呂敏湘現在是浙江省非遺傳承人,他專程拜訪,學到釀酒技藝。經歷3年100多次失敗後,陳劍波研製出了他想要的江南米酒。他平和地接受節氣的饋贈,又大度地把禮物分散給他人,這種傳承感恩之心讓立春節氣有了不一樣的華彩。
做柑普茶的繆英偉在立春也開始了忙碌。他出生在“陳皮之鄉”廣東新會,辭職轉行做陳皮後,他自己種植新會柑,要求採摘的小青柑百裡挑一。他多次赴雲南,幾經對比,選中了普洱茶中的優良品種——南糯山茶,再以嚴格工藝將兩味上選原料合二為一。他出品的柑普茶,既能征服專業茶客的味蕾,又能讓平時不愛喝茶的人愛上它的滋味。這茶味中,有春天的滋味。
雨水節氣,春筍拔地而起,居住在江西黎川縣德勝的關方罡到承包的竹林挖竹筍。他堅信“天然的就是最好的”,老老實實地把放在筍倉裡發酵半年的筍運到山下,按照祖輩傳統,擺放在竹墊子上曬7天左右,待到白露時節才開倉。他從不用化學藥劑處理,對自然規律的遵循,讓他加工的筍乾供不應求,為我們保留住了至鮮至美之物。
驚蟄時刻,“芸香堂”五位夥伴製作的香品上市了。當初開展這份事業時,他們立志“讓香不再曲高和寡,走進更多普通人的生活”,他們堅持用純天然的原料,按照最傳統的香方製作成品,打粉、過篩、混合、擠香、晾乾、捆紮、切割、包裝……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苟。一炷炷香火,飄散出傳統文化的溫暖,讓芸芸眾生的呼吸有了氤氳的芬芳。
這本書,以節氣為主線,以匠人故事展現日常生活的傳統文化之所在,是一本呈現中國人智慧的生活書。它以紀錄片的方式全景呈現30個手藝人的匠心世界,讓生活迴歸原本的樣子,就像讓碗是碗的樣子,杯子是杯子的樣子,盤子是盤子的樣子,同時也記錄我們回不去的歲月與鄉愁。
讓我們更好地融入自然,細細品咂節氣的味道,不斷地收穫智慧生活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