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伯敏:讀書倦了畫雲山,落墨燈前不令閒

由 端木泰華 釋出於 休閒

王伯敏是中國美術史學科研究領域的傑出帶頭人,是我國著名的美術史論家、山水畫大家、詩人、中國美術史學泰斗、當代文人畫大師。他既是徐悲鴻的研究生,又是國畫大師黃賓虹的弟子。

王伯敏針對中國畫的時空概念,創造性地提出:步步看、面面觀、專一看、推遠看、拉近看、取移看、合六遠等"七觀法"。既是對傳統山水畫的重要總結,也有助於新山水畫的創新、提高。他畫山水外,間或寫竹石。喜用松煙漬墨,尤擅用水,自具風格。

王伯敏:(1924-2013年),浙江台州溫嶺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博士生導師。1947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後赴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研究班深造。

王伯敏花五十年時間,撰寫美術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術專史,把我國美術史的研究推進了一步。他以超前的悟性與創見,對古今書畫藝術的評論,提出更新、更深層面的理解。有的編著填補了我國以至東方美術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國外學者翻釋,出版外文字。

王伯敏研究敦煌的壁畫山水,先後著有五篇論文,均在敦煌學國際研討會上發表。彙編《敦煌壁畫山水研究》,浙江美術出版社出版。王伯敏編著《中國畫的構圖》一書,不僅在國內多次出版,還在日本翻譯出版。

其實,王伯敏不姓王,姓阮,他的親生父親叫阮仙全。阮家當年是浙江省黃岩縣一個普通的僱農。王伯敏1924年就出生在黃岩。阮家窮,他一歲多一點就被賣給溫嶺城裡王家。王家生活還算寬裕。

他3歲那年,生父專程從黃岩來溫嶺看他,雖然當時他已長高了許多,養得白白胖胖,但生父心裡卻仍不是滋味,兩眼噙著淚花,看他一會兒就又一聲不響地回去了。到了6歲,王伯敏就到溫嶺恆昌私塾接受啟蒙教育,王伯敏這個名字就是私塾的先生給起的,一直用到今天。

後來他到縣立小學讀書。在縣立小學他愛上了畫畫,課餘時間就照著一本《芥子園畫譜》臨摹,三臨五摹,畫興越來越濃,畫技也越來越好,他和同學合作的一幅《石夫人圖》被校長看到了,校長大加讚賞,還給了他一個嘉獎。

畫畫之外就是愛好古詩詞,背詩經、背唐詩宋詞、查詩韻、辨四聲、學讀二十四種音節,偶爾自己也學著寫詩填詞,13歲那年的詩作《登石牛嶺》:“三月西城外,煙籠嶺下川。石牛無個事,日日臥山巔。”曾在學校師生間傳唱一時。王伯敏的詩詞功底就是那時打下的。

王伯敏喜歡詩,喜歡“平平仄仄”、“盈盈汀汀”。他說:“讀書、作畫、看山到了會心時,詩句常常脫口而出。宋代有位詩人曾說:‘吟到老、改到老。’改詩之苦,惟有自己知道。

他特別喜歡在更深之時,冷月斜照之下,酌上一口苦茶,外靜內定,思緒無窮,那是種頗有禪味的境界,常會不由自主吟出幾首詩來。王伯敏的詩是在書畫界出了大名的,當年沙孟海、諸樂三等合作巨幅,畫後題跋,內容通常由王伯敏擬就,他根據畫面和現場氣氛,每每有點睛之筆,在這方面王伯敏是很受同仁稱道的。

“讀書倦了畫雲山,落墨燈前不令閒,淡淡濃濃多是趣,小舟添在水灣灣。”1999年他出了一本《柏閩詩選》,收的是平日閒吟的一部分,包括論畫、記遊及起居400餘首。

1942年2月,王伯敏入上海美專西洋畫系深造。在這所學校裡他開始了美術史論研究,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成了本學科傑出的帶頭人。

最讓王伯敏引為自豪的是他曾拜在藝術大師黃賓虹、徐悲鴻南北二虹(鴻)兩位大師的門下,成了他們的得意門生,從而吸收了南北兩地豐富的藝術營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地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在不經意中他自己也成了藝壇之巨人。

1947年12月8日,王伯敏在北平石附馬衚衕後宅35號徐悲鴻府上行跪拜大禮,正式成為大師的弟子時的情景,至今讓他激動不已。他跟隨徐悲鴻雖然只有一年半時間,但大師的風範學養卻深深紮根在他心裡,讓他終生受用不盡。

1952年他來到浙江美院,居住在棲霞嶺,與黃賓虹為鄰,又成了黃賓虹的關門弟子。黃賓虹送給他八個字:“寫史要實,論理要明”。王伯敏就是按照恩師送給他的這八字真言努力攀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