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鄉村藝術家——米勒。
米勒出生在農民家庭,家裡也不怎麼有錢,為學畫畫來到巴黎。
01
在那座現代化都市之中活下來,米勒可謂用盡了全力:
用素描換來鞋子,用油畫換來睡覺的床,甚至為了生計,不得不迎合權貴富人的趣味,創作一些庸俗低階的畫作,比如吸引眼球的裸女。由此遭到身邊人的一些指指點點,說他的畫庸俗不堪。
他常去盧浮宮研究古代大師的作品,米開朗琪羅作品的紀念碑式的宏偉氣派和倫勃朗作品中濃郁的平民生活氣息。
米勒決心,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藝術道路。
1849年,米勒舉家搬到巴黎郊區的巴比松村,這個村莊窮困偏僻。他上午要下地幹農活,下午畫畫。
手中稍微有一點閒錢,就會換點顏料和畫布從事創作,有時候實在生活艱難,就只能燒一點炭條畫素描,所以畫作也很少超過一米,他最著名的畫作《晚鐘》尺幅也只是半米以內。
米勒 《晚鐘》 圖片來自網路
雖然米勒一生被貧困糾纏,但最終取得的成就相當高:
成為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人物,成為在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為人民愛戴的畫家,還啟發了梵高的創作。
02
三個普通的撿麥穗婦女風靡全球。
《拾穗圖》彎下腰撿起的不只是麥穗,而是撿起生活的絕望,地平線遠方有很多人在繁忙地工作,他們收割麥田,把麥草堆得高高的,放在車上準備運走,拾穗畫面上有三名婦女彎腰在地上撿麥穗。
米勒《拾穗者》 圖片來自網路
第一個婦人腰彎得很低,似乎一次又一次重複這個動作,腰痠背痛,因此她的左手按著後背腰部;第二名婦人綁著紅頭巾,右手撿麥穗,左手正把麥穗放進圍裙的口袋中,她們的口袋似乎裝滿了麥穗,顯得有些沉重。
這三個女人為什麼要撿麥穗?
歐洲有長久基督教的傳統,耶穌曾經在聖經上說:富有的人收割之後的麥田,掉在地上的麥穗不要帶走,要留給更窮的人去撿。米勒畫的正是西方世界對聖經的信仰,他在農村也親眼看到窮苦的婦人在麥田中拾穗,他們沒有土地、沒有食物,只好到別人收割完的土地上撿拾掉在地上的麥穗來維持生活。
米勒以樸素的筆法,安靜地畫出人為了求生存的頑強意志力,他們很窮,卻成為米勒畫中有尊嚴的生命,在遼闊的大地上他們像是永恆的雕塑,米勒為社會中最卑微的人樹立了存活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