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平板、電子書之前,
書籍都是紙質的。
那紙張發明之前,
書長什麼樣?
紙張問世以前,
簡牘是我國書籍的主要載體。
古人將文字寫在竹片、木片等材質上,
用絲、麻等編製成冊,稱其為簡牘,
竹製稱為簡,木製稱為牘。
甘肅是簡牘出土大省,
自1907年以來,
共有近8萬枚簡牘出土,
其中絕大部分是漢簡。
甘肅簡牘不僅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也是古絲綢之路開拓興盛的實物佐證。
文書、家書、情書……
一片片木條,一根根竹簡,
不僅見證了歷史的變換更迭,
更像一臺放映機,
活靈活現地展示了兩千年前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兩千年來,
我國的歷史文化得以儲存,
作為書籍載體的簡牘,
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言簡意賅是簡牘文字的一大特點,
一片簡牘寫不了幾個字,
因此,古人寫文章都是用字寥寥,
幾行字,甚至幾個字就可以表達非常多的意思。
在西北邊塞,
簡牘的書寫者們早已悄然隱匿在歷史長河中,
但散落在流沙深處片片簡牘上的,
卻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和一段段塵封的往事。
竹木無言,文字有意,
古人在簡牘上書寫文字,記錄歷史。
進入新時代,
站在新起點,
甘肅簡牘的保護、研究、弘揚面臨廣闊前景。
講好簡牘故事,
推動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
增進民心相通,促進文明對話。
這是簡牘研究事業的新使命、新任務。
(記者宋常青、範培珅、馬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