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財經無忌(ID:caijwj),作者:無鏽缽,創業邦經授權釋出。
在曼哈頓第53街,充滿著現代解構主義風格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坐落在這裡,近百年來它如同一個容器收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
梵高的《星月夜》、莫奈的《睡蓮》,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看上去並不像藝術品的“藝術品”被收納進這裡——它是被稱為辦公椅界“愛馬仕”的赫曼米勒人體工學椅。
這款價格上萬的“藝術品”在過去的很多年裡,飽受極客們的擁躉。據說,馬雲的辦公室裡有四把這樣的椅子,羅永浩也曾給自己公司的員工每人配了一把赫曼米勒。讓無數宅男記憶尤深的那個IG奪冠夜裡,冠軍坐的也是赫曼米勒和羅技聯合打造的電競椅......
當下,在居家辦公與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包括人體工學椅在內的辦公椅迎來了熱潮。作為辦公椅的主要消費市場之一,2020年由中國打工人們貢獻的辦公椅消費佔比已位列全球第二。甚至開啟社交媒體,年輕人們衡量公司福利的關鍵因子也有一條:
“你們公司有人體工學椅嗎?”
辦公椅也有“鄙視鏈”理解人體工學椅的火熱首先需要回到“辦公椅”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原點。
中國人造椅子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晉時期,進入現代以來,憑藉著世界工廠的製造實力,江浙一帶成為了著名的椅子生產重鎮。以被稱為“椅鄉”的安吉縣為例,讓當地人引以為傲的一種說法是:
“中國每生產三把椅子,就有一把來自安吉;每出口兩把椅子,也有一把來自安吉”。
遺憾的是,在安吉默默埋頭生產椅子近半個世紀裡,作為家居龐大品類的一員,椅子並未獲得太多的關注。直到居家辦公與遠端辦公催熟了辦公椅的火熱。
據觀研報告網資料,2020年我國對辦公椅的需求量約為2.3億個,市場規模約為265億元,到了2026年,辦公椅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76億元。
直至今日,一把好椅子已成了職場人在家打造辦公環境的標配,而在辦公椅的“鄙視鏈”中,位於頂端的無疑就是人體工學椅。
所謂“人體工學椅”的定義來自於美國現代傢俱赫曼米勒,其實就是圍繞“就坐”等科學研究,透過材料、製造和技術方面的創新讓消費者坐得更舒服。
回到大洋彼岸外的中國。人體工學椅市場存在諸多讓人看不懂的地方。
看不懂的首先在價格。 財經無忌檢索各大電商平臺發現,“人體工學椅”似乎天然與高階繫結,一臺普普通通的“入門級”人體工學椅起步價就在千元以上。
但拋開入門級不談,市面上的人體工學椅價格從幾百到上萬各個價位都有,市場參與者除了國外品牌赫曼米勒、日本okamura外,還包括了西昊、永藝等老牌辦公椅廠商以及網易嚴選等自有品牌。
儘管價格區間混亂,但在知乎、小紅書等各路推薦裡,“不要買千元以下的人體工學椅”似乎成了共識。一位知乎博主這樣的寫道:“2000塊錢以下的人體工學椅可能只是外觀設計成了人體工學椅的樣子,跟坐普通的椅子沒啥區別。”
而在部分極端網友的眼裡:
“3000以下無人體工學椅”似乎也是一種常態。
在混亂的價格外,更看不懂的其實是價格區間之間的功能差異性。 想要購買人體工學椅的消費者可能面臨的一大難題在於,你的需求或許只是讓腰部更放鬆一點,但你可能需要為此改變自己的選擇——從買一個不到一千的永藝到花上一兩萬購買赫曼米勒。
這與購買電子硬體的消費體驗不同,從低端山寨機到八千塊的安卓旗艦,帶給人們的體驗是看得見的各種效能提升,但人體工學椅的價格區間則顯得有些艱深:從一千到一萬元,後者似乎只是讓你更舒服了一些。
為了這種頗為玄學的“舒服”,品牌商家給出的標準各式各樣:例如腰枕、坐高、靠背、坐墊、扶手的“可調節性”還有坐墊材料的材質。
圍繞上述升級,形成了兩派觀點。有一類人是人體工學椅的信仰教徒,他們堅決不相信“人體工學椅是智商稅”,一位網友甚至講述了自己尋遍全中國從一位廈門經銷商裡搶到一張赫曼米勒的故事,整個指令碼充滿了濃濃的段子味:
“坐了三個月,每天除了辦公椅就是這把椅子,坐的越多感覺腰痠背疼,只能找推拿去,最好的椅子,你一個姿勢一天坐下去,腰也吃不消。”
另一類人則是對人體工學椅充滿質疑 ,一位曾經購入人體工學椅的消費者對財經無忌坦言:“這就是個智商稅,坐久了該疼還是疼。”
椅子護腰,價格傷腎人體工程學椅為什麼這麼貴?
拆解具體成本來看, 一把椅子的流通軌跡裡,門店、運輸、倉儲的費用,往往波動不大。
換句話說,人體工學椅並不是貴在供應鏈環節,而是貴在“人體工學”背後的設計、材質和營銷推廣費用上。
買一把價格兩萬的人體工學椅,和買一把兩百的電腦椅相比,百倍的差價,都是源自於此。
這之中,據業內人士透露, 三者的成本排序依次是材質>營銷>設計。
然而具體到價格端,上述因素對於價格的影響則完全相反,品牌和設計故事對於椅子價格的改變,遠遠超乎想象。
以椅腳這一部件為例,作為直接關乎椅子穩定性和牢固性的“大件”,椅腳的材質,基本直接決定著工學椅的檔次,從成本、強度、耐用性等維度來看,三者之中,高階工學椅的椅腳往往採用鋁合金材質,而尼龍椅腳則多見於低端產品線和百元普通電腦椅上。
有趣的是,有著“人體工學椅愛馬仕”之稱的赫曼米勒,其入門款的產品Sayl,所使用的就是成本最低的“尼龍腳”,在電商平臺上,支撐這款椅子近4000元售價的不是別的,正是這一品牌悉心打造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裡,你可以聽到一位傳奇設計師耗費16年時光打造一把人體工學椅的匠心;蘋果公司員工在上班時,將外套搭在赫曼米勒椅背上的傲然——優秀公司的標準之一,就是為每一位員工都配備一把赫曼米勒。
儘管只需要將包裝盒反過來,你就能發現這臺昂貴的椅子其實只是來自東莞和寧波的流水線工廠,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美國建立了一個高檔的實驗室和檢驗中心,每天忙碌的尋覓一切可以用來製作椅子的材料。
營銷之外,這一品牌成功的軌跡其實遠比大眾想象的簡單。正如蓋伊·川崎在《矽谷創業手冊》中所寫的那樣,透過為B端設計“格子間工位”方案,赫曼米勒在辦公室標準中加入了自己生產的椅子,繼而用上述公司為C端的傳播背書:
“矽谷程式設計師大牛的專用座椅”、”“只有夠酷的公司才會為員工配備赫曼米勒”、“年薪50萬美元者的健康之選”。
風潮過後,Facebook、谷歌等企業不得不將自己的椅子也換成了赫曼米勒,這一品牌也隨之成為了傢俱藝術的代名詞。
除去商業故事,資料端的例項也在證明著人體工學椅愛好者,為自己的信仰所繳納的“智商稅”。
華西證券的報告顯示,辦公椅的毛利率已經僅次於主打科技的按摩椅,高達33.6%,具體到高階人體工學椅,這一數字還將進一步飆升至50%以上。
巨大的利潤空間,同樣也體現在渠道的價差上,業內採購人士就曾透露,一把天貓旗艦店零售價15310元的碳灰色Aeron人體工學椅,公司向渠道商大規模採購時的價格,甚至可以達到5折以下,也就是7000+。
而這樣一把高階的椅子,只需要在辦公室呆上半年,以95新的成色流入閒魚等二手市場,價格就會進一步跌至3000元。
從15000+到3000+,在一次次交易中流失的價格,就是品牌的溢價。兩者的差距是如此巨大,以至於有傳聞稱,ofo單車破產清算的時候,唯一開心的就是等著3折收赫曼米勒的網友。
健康“智商稅”何時休?當然,如果是公司採購,這一支出或許並不起眼,而對於那些自費購買的朋友來說,他們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花在一把椅子上的錢,足夠置換一套沙發,甚至是一張床。
不僅如此,更令人寒心的是,你花大價錢所購買的人體工學椅,可能並不能帶給你良好的體驗。
無論是以歐美人體型資料為參考的赫曼米勒,還是以亞洲體型資料為參考的日本品牌岡村,在設計人體工學椅時,都不可避免的面臨一個問題——千人千腰。
同樣的一把椅子,一米五和一米九的人坐起來,需求完全不同,扶手多高,腰託在哪個位置,椅座的弧度如何,這些都並不是靠單純的可調節功能就能完全覆蓋,一旦沒有調節好,甚至會對舒適度起到反作用。
此前,社交媒體上就流傳著一系列吐槽——網布透氣但太硬,海綿夠軟但太悶,平坐墊輕鬆但承託力不夠,弧形坐墊承託力足夠,但坐久了腿疼……
千人千腰的背後,沒有一把椅子能夠完美適應所有需求,讓不會動的椅子去適應動態的人,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課題。
然而,儘管艱難,但這一品類自帶的高額利潤,還是在吸引著越來越多品牌的入局。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辦公椅相關企業年註冊量穩定增長。2017年至2020年,新增註冊相關企業均超120家,近5成相關企業成立於5年以內。
而伴隨著上述企業的入局,流量端,關於人體工學椅相關的話題也在逐步累積,今天,開啟社交媒體,輸入“人體工學椅是智商稅嗎?”,99%的回答都會告訴你“不是,你只是沒有買到適合你的那一款”,並附上購買連結。
品牌要盈利,消費者要健康,短期來看,這場屬於人體工學椅的消費現象,或許還將繼續延續下去。
而在這個“雙贏”的故事裡,最大的黑色幽默來自於一則對話。
2021年,有網友在知識類APP裡提問“人體工學椅能否改善腰部健康?”,並得到了專業醫生的回答:
“最好的護腰方法是不要久坐。”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