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中國一線城市喜歡借用都城意象,為最為繁華的商業地帶命名,譬如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廣州北京路步行街,南北呼應,共生繁華。二十世紀上海南京路上“四大百貨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當年也被稱為“中國四大百貨公司”。廣東香山華僑馬應彪,1900年在香港首先創辦先施百貨公司,洋名Sincere,至今矗立在中環、旺角、深水埗等商業旺地。1914年,馬氏派遣手下黃煥南到上海為先施公司選址,在幾個路口用黃豆計算人流,最終選定在南京路日升樓地段易安茶社旁開工興建六層大樓,1917年10月開張。此後粵人創立的另外三間公司也有樣學樣,先後進駐南京路。風雨滄桑百年,如今只有馬應彪同鄉郭氏兄弟創辦的競爭對手永安公司仍駐守南京路。
再看今日廣州北京路上,由粵人蔡氏兄弟於1912年創辦的新大新百貨公司,仍然以騎樓舊貌,喜迎百年貴客。人流如織的北京路,不僅有各類商店,古城遺蹟,足以向八方賓客展示千年古城的歷史積澱,商業頭腦。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廣州人來說,北京路更是逛書店的最好去處。1949年,廣州市首家新華書店就開張於北京路347號,全店三層,至今仍堅守著花城文化家園。三十年前,北京路上還有兒童書店、古籍書店、科技書店等多家專門別類,琳琅滿目的店面。小時最喜歡的家庭活動,就是和父母逛北京路的各種書店,爸媽陪我逛兒童書店,我和媽媽陪爸爸逛科技書店,然後我們再去古籍書店感受濃郁的筆墨書香。最後一站,必然以新華書店結束,一來是這裡的教輔書籍最齊全,二來是因為旁邊324號有一間百年字號老店八珍餃子館,為飽享精神食糧的書蟲,提供物美價廉的豐盛口感。
人在書店樓梯轉角“打書釘”(粵方言口語,描寫站著讀書),不覺日上三竿,腳跟痠軟,飢腸轆轆,此時一股生猛興旺油煎異香,襲人鼻端,勾出肚裡饞蟲無數,腹鳴如鼓。急步走出新華書店,只見八珍前排隊者眾。如有兩人同行,最好分頭行事。一人在店中尋找座位,不鏽鋼檯面,塑膠疊凳,鏡牆跟前,總是能找到落腳之處。另一人在門口排隊,無需盤算,例牌韭菜煎餃一定要點。一板一板熱辣辣電爐油煎,平鏟剷起,落入粗瓷碟中。一份十個胖元寶粘連一起,但卻各自金黃,底部酥脆而整體白韌,甚有“咬口”,餡料裡面豬肉肥瘦均勻,韭菜韭黃色香配合,神來之筆在於其中佐料,有五香粉、胡椒粉、糖鹽適量,一口下去汁液豐盈,鮮甜誘人。獨門辣椒醬開胃,但可別貪心,實在喜歡可以買一瓶回去。當然還有必吃的豬紅湯,多放胡椒,韭黃小段浮沉,方塊豬紅對牙齒作出似拒還迎的姿態,卻在唇舌之間綻放柔滑的回贈,如何不令人魂牽夢繞?
網購時代,北京路上書店漸少,百貨待訪。但新大新、新華書店、八珍餃子館還在,以母親的姿態,用繁盛精神物質糧食香氣,呼喚著遠方遊子:得閒返來食飯啦,今晚屋企有靚湯!(黃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