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山流雲,靜水騎樓——古鎮茶陽

由 伯國平 釋出於 休閒

中國地大物博,隱藏在全國各處的古鎮甚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古鎮因旅遊業的發展而名聲鵲起,有些原本即將消失的傳統文化因此得到了傳承和發揚,而同時也有些古鎮由於過度開發,變得遊人熙攘,日益商業化。

對於真正喜歡去古鎮旅遊的人來說,原汁原味才是古鎮最應該保有的狀態。在廣東省東部的梅州市,就隱藏著許多原生態的古鎮,雖然沒有江南水鄉古鎮那麼遠近聞名,遊人如織,但卻像是一罈被封存已久的陳年老酒,隨著歲月的積澱,越發濃厚香醇。

在梅州市大埔縣,有一座名為“茶陽”的千年客家古鎮,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和獨特的民俗風情。這裡是大埔1961年前的老縣城所在地 ,處在粵閩兩省交界處,自古便是粵閩兩省邊界重要的貿易集散地。茶陽因此繁榮一時。但興也衰也,正是因為地處江邊,這裡水患嚴重,大浦縣城搬離了這裡,茶陽也慢慢失去了往日的繁華。據史料記載,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茶陽鎮設義招縣,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據《大埔縣誌》記載:“因地取捨,依山築城。”茶陽古鎮因其背靠茶山,處於茶山之南處而得名。茶陽境內天然勝景、文物古蹟頗多,留存有較為完好的騎樓街。舊時的商船會千里迢迢來到茶陽古鎮的汀江碼頭,出賣土貨然後行至汕頭,再購回各種海外商品。

茶陽鎮有一個著名的騎樓群,號稱粵東最大。騎樓這種建築本身並不稀奇,但能儲存下來已經不容易了。茶陽的老街上有騎樓400多間,整個街區還保留著明清時代的建築佈局和風格。時過境遷,這裡的老街已然經歷了歲月的磨礪。一排排客家建築風格的古騎樓黛瓦白牆,鱗次櫛比,店面樣式既有原始的杉木鋪柵,也有高大雄偉的西式風格,破舊店面上方隱約可辨的招牌,給人一種濃濃的年代感。

茶陽的騎樓老街包括中山路、高福路、太平路、太華路、萬川路、新馬路、建設路等七條街道。據1942年《民國大埔縣誌》記載,當時的茶陽老縣城有中小私營店鋪700多間,大多是騎樓,居全縣之首。

但騎樓街嶺南很多地方都有,代表不了茶陽,唯有那座立於大埔中學前“父子進士”牌坊,才是茶陽古鎮輝煌歷史的代表。封建王朝的牌坊分為御製、恩榮、聖旨、敕建四個等級。其中“父子進士”牌坊屬於“恩榮”牌坊,是由帝王主動提出嘉獎而建。

“父子進士”牌坊結構嚴謹精緻、造型美觀大方、雕刻工藝精湛,高12.5米,寬4.65米,共為三層簷頂,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精品。2013年,“父子進士”牌坊被列入第七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父子進士”牌坊建於明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旁邊還有一座清乾隆年間的“天褒節孝”牌坊,旌表當地儒士肖以繼之妻鄔氏。其實前面還有一座殘存的清“天榮節孝”牌坊,旌表監生宣妻吳氏。所以實際上這裡聚集了三座明清牌坊。

如果你看得仔細一點,會發現牌坊前左右兩側分別有兩塊旗杆夾石,分別寫著“大明父子進士饒”和“大清父子進士饒”,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明嘉靖與萬曆年間,茶陽人饒相和他的長子饒與齡先後進士及第,到了清朝,嘉慶和道光年間,茶陽人饒芝和饒褒甲,則又是另一對父子進士。只是先人已立“父子進士”牌坊,後人不便再立同樣的牌坊,於是在前面加立了一對旗杆夾石。

到了清朝,茶陽饒氏家族文風鼎盛,何止父子進士,雍正至乾隆年間先後中進士的就有饒鳴鎬、饒崇魁、饒鳴陽、饒慶捷四位,其中饒崇魁與兄弟饒泉、饒汀三人一起到潮州府考試補廩,三人同時拔廩中榜,轟動一時,被譽為“三鳳齊鳴”。而明清兩代父子進士加上饒崇魁,又被譽為“五花榮封”,意為五人同為進士。

中國之大,古鎮甚多,有些古鎮因旅遊而聲名鵲起,有些則慢慢“褪色”,沒有遊人熙攘,人們還是自在地生活其中。這些地方確切來說並非宏偉漂亮的旅遊地,它們原汁原味,甚至帶一點市井煙火裡的慌亂、破舊,只有懂得人才會欣賞。老街古鎮,總有一種別樣風情,猶如封存了許久的陳年老釀,不華麗,卻讓人回味無窮。

文章來源:廣東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