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人人皆可為國王:梁衡散文精讀》

梁衡 著

李酈 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女神”絕對是今天被提及頻度最高的詞彙之一。

何謂女神?拋開中西方對女性的經典詮釋——希臘女神、女媧之類形象,說到“女神”一詞,如今大家有著更為多元的識見與定義,是“上得廳堂”,抑或是“入得廚房”,再或是“家庭事業兩手端平”,到底具備怎樣的品性特質才堪可擔起“女神”的名頭?

相信不少讀者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科書上都曾讀到過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梁衡撰著的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今天小復要跟大家說叨的這位傳奇女性,正是這篇課文的大女主——居里夫人。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物理“大神”們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居里夫人。這次合照,幾乎匯聚了當時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

居里夫人在事業上的成就不消多說,她是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第一位女性科學家,也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女科學家。

還不止於此,她還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在物理和化學兩個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居里夫人在做實驗

難能可貴的是,她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極有見地並付諸實踐,她成功培育了兩個性格迥異、職業不同,卻同樣成就斐然的女兒。居里夫人是為數不多的養育出優秀子女的科學家。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居里夫人與年幼的女兒

她的大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里,1897年出生,1935年與丈夫共獲諾貝爾化學獎。夫妻倆還於1948年領導建立了法國第一個核反應堆。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居里夫人的大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里

1904年生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成為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人物傳記作家,撰寫了其母傳記《居里夫人傳》。

有意思的是,196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時任UNICEF秘書長的小亨利·理查森·拉布拉斯正是居里夫人小女兒艾芙·居里的丈夫!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

居里夫人年輕的時候,是屬於很漂亮的那一類女性,她的肖像如今掛遍世界各國的科研教學機構,我們仍可一睹她昔日的風采。

她本可以趁著年輕貌美,在欽羨和禮讚中活個輕鬆裕如。但是她沒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層的價值和更遠一些的目標。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居里夫人年輕時

縱觀人類文明史,女性一度淪為男性附庸,曾長期處於邊緣地位,被當時(甚或今天)許多人輕視的婦女,做出了巨大的成就,這樣的事實是對傳統觀念的顛覆。居里夫人用自己的行動和成就證明“堅定”“剛毅”才是女人最應該具有的品質,只有透過自強不息的努力奮鬥而有所成,才能獲得眾人的尊重。

執著與堅強、快樂與信心,滲透於生活細節的點點滴滴中。科學研究追求的極致就是拋棄功利目的,抵達一種純粹的美麗。居里夫人從年輕美貌到因為實驗損害了健康和容貌,到最後在學術上獲得了極高的成就,她身上具有一種里程碑式的美麗。芳華易逝,而這種矗立於學術殿堂中的美麗,則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不滅的痕跡。

居里夫人成就的,是更高階的一種美麗。

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一種理性的美麗——居里夫人,乃真女神也!

《跨越百年的美麗》作者梁衡先生回憶寫作此文時如此描述:

在我入選教科書的幾篇文章中,《跨越百年的美麗》佔了兩個“最”字。一是版本最多,有小學、中學、師範、專科等14種課本收錄。二是文章內外所涉故事最多,文中除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條主線外,涉及從愛因斯坦到蘇東坡等十來個典故。至於文章外面的故事就更多了。

精彩書摘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梁衡:跨越百年的美麗

選自《人人皆可為國王:梁衡散文精讀》

1998年是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一百週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肅然無聲。她叫瑪麗·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這裡宣佈一項驚人發現,他們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本來這場報告,她想讓丈夫來作,但皮埃爾·居里堅持讓她來講,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女子登上過法國科學院的講臺。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淨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則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裡。

更多精彩可在下方滑動閱覽

居里夫人一直是我崇拜的少數名人中的一個。如果說到女性的名人她就更是非第一莫屬了,餘後大概還有一箇中國的李清照。我大約是在上中學時讀到介紹居里夫人的小冊子,從此她堅毅的形象便在我腦海裡永難拂去。以後我幾乎搜讀了所有關於她的傳記。一個人的偉大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他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二是他的人格,他的精神,對居里夫人來說,這兩個方面她都具備,而且超群絕倫,值得我們永遠的懷念和學習。

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在她之前,1895年1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這是人工放射性的;1896年3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鹽可以使膠片感光,這是天然放射性的。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立即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物質世界裡是不是還有另一塊全新的領域?別人在海灘上撿到一塊貝殼,她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衝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後,她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冰山露出了一角。為了提煉純淨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裡支起了一口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而所謂的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曾停放解剖用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裡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一天,疲勞至極,瑪麗揉著痠痛的後腰,隔著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麼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於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真的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裡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它還會自動放熱,一小時放出的熱能融化等重的冰塊。

舊木棚裡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熒光,是用一個美麗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換來的。這項開闢科學新紀元的偉大發現好像不該落在一個女子頭上。千百年來,漂亮就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最大資本,只要有幸得到這一點,其餘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項鍊》中說:“女人並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度和嫵媚就是她們身世和門庭的標誌。”居里夫人是屬於很漂亮的那一類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掛遍世界各國的科研教學機構,我們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風采。但是她偏偏沒有利用這一點資本,她的戰勝自我也恰恰就是從這一點開始的。

當她還是個小學生時就顯示出上帝給她的優寵,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討得周圍所有人的喜歡。但她的性格里天生還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這就是人們經常加於男子漢身上的骨氣。她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為了不受漂亮的干擾,她故意把一頭金髮剪得很短,她對哥哥說:“毫無疑問,我們家裡的人有天賦,必須使這種天賦由我們中的一個表現出來!”她中學畢業後在城裡和鄉下當了七年家庭教師,積攢了一點學費便到巴黎來讀書。當時大學裡女學生很少,這個高額頭、藍眼睛、身材修長的漂亮的異國女子,很快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男學生們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湊上去說幾句話,常常擠在教室外的走廊裡,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傘柄趕走這些追慕者。但她對這種熱鬧不屑一顧,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給那些追尋的目光一個無情的後腦勺。她身上永遠裹著一層冰霜的盔甲,凜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來住在姐姐家中,為了求得安靜,便一人租了間小閣樓,一天只吃一頓飯,日夜苦讀。晚上冷得睡不著,就拉把椅子壓在身上,以取得一點感覺上的溫暖。這種心無旁騖、懸樑刺股、臥薪嚐膽的進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難做到的啊。宋玉說有美女在牆頭看他三年而不動心;范仲淹考進士前在一間破廟裡讀書,晨起煮粥一碗,冷後劃作四塊,是為一天的口糧。而在地球那一邊的法國,一個波蘭女子也這樣心靜,這樣執著,這樣地耐得苦寒。她以25歲的妙齡,面對追者如潮而不心動。她只要稍微鬆一下手,回一下頭,就會跌回溫軟的懷抱和讚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發現、創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所以她甘願讓酸鹼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

本來瑪麗·居里完全可以換另外一種活法。她可以趁著年輕貌美如現代女孩吃青春飯那樣,在欽羨和禮讚中活個輕鬆,活個痛快。但是她沒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層的價值和更遠一些的目標。成語“淺嘗輒止”是指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殊不知有多少人對自己也常是淺知輒止,見寵即喜。數年前一位母親對我說她剛上初中的女兒成績下降,為什麼?答曰:“知道愛美了,上課總用鉛筆桿做她的卷卷頭。”美對人來說是一種附加,就像格律對詩詞也是一種附加。律詩難作,美人難為。做得好驚天動地,做不好就黃花委地。瑪麗·居里讓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們除了“身世”和“門庭”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1852年斯托夫人寫了一本《湯姆叔叔的小屋》,引發了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林肯說是一個小婦人引發了一場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約晚五十年,居里夫人發現了鐳,也是一個小婦人引發了一場革命,科學革命。它直接引發了後來盧瑟夫對原子結構的探秘,引發了原子彈的爆炸,引發了原子時代的到來。更重要的是這項發現的哲學意義。哲學家說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西方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公元1082年,東方哲人蘇東坡於赤壁望月長嘆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現在,居里夫人證明鐳便是這樣“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質,它會自己不停地發光、放熱、放出射線,能灼傷人的皮膚,能穿透黑紙使膠片感光,能使空氣導電,它剎那間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滲透在每個原子的毛孔裡。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她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蒼白乏力。而丈夫皮埃爾的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負擔。但她什麼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裡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她得到了永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就像化學的置換反應一樣,她的青春美麗換位到了科學教科書裡,換位到了人類文化的史冊裡。

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

上帝給的美形她都不為所累,塵世給的美譽她又怎肯揹負在身呢?憑誰論短長,漫將浮名換了精修細研。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了她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死後四十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實事求是,超凡脫俗,知道自己的目標,更知道自己的價值。在一般人要做到這兩個自知,排除干擾並終生如一,是很難很難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而有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一生,氣吞曹吳,卻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澤東指揮軍民萬眾,在戰火中打出一個新中國,卻從不受軍銜,不背一槍。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持於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一種理性的美麗。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偉人。

內頁預覽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左右滑動了解圖書內頁樣張

作者簡介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梁衡,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曾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記協特邀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學語文教材總顧問。著有新聞四部曲:《記者札記》《評委筆記》《署長筆記》《總編手記》,散文集《覓渡》《洗塵》《千秋人物》《樹梢上的中國》,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等。有《梁衡文集》九卷。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魯迅雜文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全國好新聞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先後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壺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選大、中、小學教材。

END

資料:復旦大學出版社

編輯:張靜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250 字。

轉載請註明: 好書·書摘|一人兩獲諾貝爾獎,成就跨越百年的美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