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壇,不光有一大批寫楷書的高手,同時呢,也誕生了很多草書名家。小字草書方面,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孫過庭。當然了,還有後世難以超越的張旭和懷素。
今天呢,我們不聊其他,簡單來分析一下張旭和懷素的草書。
張旭寫草書,有什麼特點?杜甫曾專門寫詩誇讚說:“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三杯酒下肚,張旭馬上就能進入“無他”的書寫狀態,且有如神助,醒後不可復得。
懷素的草書,有什麼特點?米芾曾評價說:“懷素書如壯士拔劍,神采動人,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現在去看,懷素的草書真的如疾風驟雨一般,來去不可擋,氣勢非凡。
提起張旭和懷素,我們一般會用“顛張狂素”這個詞來形容。他們兩個人的草書造詣,在唐代就形成了雙峰對峙的局面,直到現在,也是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幾無超越的可能。
這麼兩位高手,如果要論一個高下的話,誰能勝出呢?應該還是張旭。懷素的草書,為啥趕不上張旭呢?顏真卿曾直言:楷書沒學好。
懷素寫《自敘帖》,請顏真卿為他作序。在那篇序言中,顏真卿說了這麼一句話:
顏真卿的意思是說啊:懷素寫草書的樣子,痛快淋漓,好像我的老師張旭,但好像還差那麼點意思。如果他能得到老師的的親手指點,那就更牛了。
這點意思差在哪裡呢?顏真卿更加推崇張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顏真卿在評價張旭的時候說:
張旭雖然以草書聞名,但他也是精通筆法的。從傳承關係上看,他的書法是跟他的堂舅陸彥遠學的。在往上追的話,可以追到虞世南和智永那裡。這麼算下來,張旭算是王羲之筆法的傳人之一。更為重要的是,王羲之的筆法系統,在張旭這裡得到了一個總結。
你看張旭寫的這篇楷書《郎官石柱記》,別的有點先不說,單就用筆而言,都是比較精準到位的。就風格而言,是不是有點智永的味道?這也就是顏真卿說的“楷法精詳。”
草書和楷書雖然是兩種風格差異比較大的書體。可只看點畫用筆的話,兩者的方法是相通的。如何起筆,如何收筆,楷書中能用到的,同樣也可以用在草書當中。至於最終展現出來的面貌差異,那是組合搭配的結果,同時也是細節上的調整所致。
懷素學沒學過楷書呢?這麼說吧,他一輩子也沒寫過一篇正兒八經的楷書。或者說,他在楷書方面還是有些欠缺的。
總結下來的話,張旭和懷素的草書都不缺氣勢,都不缺個性,唯一的差別就體現在用筆的精到程度上。
筆法,對草書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這是當然。
孫過庭在《書譜》中曾說過:
草書雖然講究筆勢,強調流暢瀟灑,可是呢,還需要把用筆的細節給做到位。筆勢是動的,點畫是相對靜的,動靜結合,這樣寫出來的草書才有味道。另外,如果草書只有線條,缺少筆法的話,就像是一件毛坯房,遠看差不多,走近細看就不行了。
懷素筆法欠缺,只是和張旭相比較而言的,只是說是參考標準比較高。現在的我們學草書呢,大部分人都去考慮怎麼寫得瀟灑了,很少有人去關注點畫的用筆。或者說,用筆是比較難的,是比較吃功力的,很少有人願意去埋頭推敲了。
怎麼能學好草書?透過對比張旭和懷素,我們也就清楚思路了。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還是用筆,還是要學好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