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聚焦
在不久前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公佈的第一部廣東省革命文物名錄中,廣州以213.5處不可移動文物位列全省第一。廣州市行政範圍內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數量最多,高級別文物保護單位最多,不同革命時段和不同型別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均有分佈。放眼全國,廣州也是革命文物的重鎮。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卜松竹)在不久前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公佈的第一部廣東省革命文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中,廣州以213.5處不可移動文物位列全省第一。
具體來說,廣東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最為豐富,共有各型別文物1136處,廣州以116處位列全省第二;屬於抗日戰爭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以廣州市數量最多,分別為38處和53.5處;屬於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及改革開放時期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廣州和韶關並列第一,均為6處。
從全省來看,廣州市行政範圍內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數量最多,高級別文物保護單位最多,不同革命時段和不同型別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均有分佈。放眼全國,廣州也是革命文物的重鎮。
系統、科學、嚴謹保護利用紅色史蹟
9月1日,經改造提升後,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以嶄新面貌重新對外開放。96年前,相距僅約200米的兩處建築,是千千萬萬工人心目中的聖地,領導著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96年後,兩處舊址所承載的工運歷史與精神,仍生動地講述著近百年前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風雲激盪的工人運動歷史和廣東工運故事。
廣州對紅色史蹟、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系統、科學、嚴謹,既方便黨員群眾“入腦入心”,又保有歷史資訊的精準與嚴肅。以全總舊址為例,僅基本陳列的策展時間就長達兩年。策展團隊全面研讀、梳理了當時的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報《工人之路》(共553期)等規模龐大的史料,發掘出許多動人的故事。比如,展覽中首次展出全總在廣州創辦工人學校和勞動學院的情況,明晰各個學校創辦的時間、地點、教學方式、師資、學生等,資料翔實,細節豐富。
兩處舊址所在的區域是全國現存少有的同時集聚工人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的革命歷史主題區域,團一大舊址、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等重要紅色史蹟也聚集於此。而東園文化廣場所在地不僅是這一區域的地理重心,也是很多歷史大事件的發生地。經過自2020年5月以來的建設改造,東園文化廣場在今年全新亮相,全部建設目標完成後,總佔地面積將達到15087.9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14640平方米。這處開闊平整、綠草茵茵的場地,不僅成為市民群眾休閒的好去處,也是“沉浸式”接受黨史教育,賡續紅色精神的紀念地。
紅色史蹟和革命文物與城市融為一體
廣州的紅色史蹟和革命文物,就是這樣,藏身於廣州的尋常巷陌,與繁華的鬧市融為一體。它們是廣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是大家永難磨去的記憶。
不久前,來自廣州市越秀區培正小學、廣東實驗中學、廣州市培正中學、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廣州市第一中學、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廣州市第七中學7所學校的數十名中小學生來到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在春園裡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向警予、馬林等的復原辦公場景中,聽革命者們的故事,在陳列館的展覽裡學習“中共三大的召開”。這個名為“點燃理想之光”的青少年教育專案,接下來還計劃帶領學生們走進楊匏安舊居、東山社群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