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的高山滑雪、雪車、雪橇等重要比賽專案,在延慶小海陀山舉行。這座沉寂了許久的首都西北綠色明珠,第一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
小海陀是一座有故事的山,歷史上帶有仙道色彩,丘處機和尹志平兩代全真教掌門都曾在此修煉。而100年前,這裡還發生過一次全民動員的保護山林事件。
位於延慶西北的小海陀山,和周圍的松山、玉渡山等皆被漫山遍野的草木覆蓋,林木蔥鬱,人煙極少,生長著大量野生動植物,遠望如恐龍的脊背一樣縱橫於天地之間,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雪量的充足,被選為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雪車、雪橇等重要專案的賽場。其實在100年前的民國初期,小海陀山附近的樹木差點被全部砍掉做火柴,多虧當地村民拼死抵抗,才保住了山林,創造了48村護山林的壯舉。
小海陀山風光
禁止亂砍濫伐的“神山”
小海陀山海拔2198米,是北京境內的第二高峰。其東南側是“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山中長有油松林而得名。松山極有可能是清末民國以來出現的稱謂,此前的延慶地方誌中皆未記述松山。
延慶山林在歷史上被官方列為“封禁之地”。延慶在元代是皇帝北巡上都的“輦路”行經地,“每歲扈從皆國族大臣及環衛有執事者,若文臣仕至白首,或終身不能至其地也”,也就是在輦路扈從皇帝的只能是大臣和貼身侍衛,文臣致仕都不一定能走延慶輦路。元廷還曾在延慶設“旋匠局”,使用延慶北山樹木製作馬鞍進獻皇上,忽必烈曾下詔設司“禁樵”。明萬曆《永寧縣誌》記今延慶永寧“皆禁山”。證明歷史上延慶地區的山林就是“封禁之地”,禁止亂砍濫伐。清代仍然重視延慶山林,特別是西北的“松山”。清末《延慶州鄉土志要略》記松山“滿山蒼松無數,每歲春秋二季,由內務府委員採取二株,以備冬至郊祀”,足見松山林木的珍貴。清廷每年只砍伐4棵松山松樹,而清朝剛覆滅,民國初年就要砍掉整個松山的松樹,還是做火柴,外加松山在歷史上一直是神山,當地老百姓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同意的。
縣知事擅賣油松林
延慶在清代為“州”級建置,民國二年(1913年)全國廢州改縣,始稱延慶縣,縣官稱“知事”,相當於縣長。民國三年(1914年)時,延慶縣的知事是李金剛。
清末民初之際,天津藉助港口優勢,工商業發展十分迅速,建有天津火柴公司。小海陀山東南的松山分佈了大量天然油松林,十分適合做火柴之用。延慶縣知事李金剛與天津火柴公司一拍即合,他希望將松山油松林賣給天津火柴公司,以從中謀取私利。民國三年(1914年)初春,在取得延慶舊縣袁翰臣、西紅山房興喬、耿家營趙夢書、老白廟王夢蘭等地方士紳的支援後,李金剛暗地裡與天津火柴公司草簽松樹砍伐協議,契約規定:“天津火柴公司出白銀2000兩,砍伐松山成材松樹10000株。”民國初年,政局形勢尚未完全穩定,各方勢力仍在暗自角力,“二次革命”掀起,革命之火隨時都能被再次點燃,激昂的鬥爭情緒瀰漫在民眾之中。延慶古屬塞外,民風淳樸、彪悍,鄉里鄉親十分團結,從不缺少敢於直言的“武人”。延慶縣知事李金剛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以為很快就能私吞一筆鉅款,但他顯然錯估了當時的社會形勢和延慶民眾愛護家鄉的決心。
雖然機關算盡,但李金剛要將松山松樹賣給天津火柴公司的訊息還是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延慶。松山在延慶人民心中是一座神山,前朝禁採之地,珍貴松樹只供應內廷,況且延慶一直以來就流傳著觀音菩薩顯靈松山,種松樹、堵泉眼、治水患的傳說故事,延慶本地人都對此傳說深信不疑,帶著敬畏之心,將松山的油松林稱為“鎮海松”,延慶老百姓是絕對不允許對松山松樹亂砍濫伐的,因為他們覺得砍伐“鎮海松”會再次引起聳人聽聞的水災。聽聞李金剛要將松山松樹賣給天津火柴公司,延慶小海陀山附近的48個村莊聞風而起、群情激奮,共同推舉前清武舉人、下營村的袁湛恩和馬莊的王珍為帶頭人,準備到延慶縣衙討說法。
當年的小海陀山地區示意圖
四十八村鬧縣衙
天津火柴公司和李金剛簽訂完砍伐松山松樹的協議後,便帶著工人到松山砍伐松樹。袁湛恩聽說後,馬上通知王珍,組織了百餘名村民,手持刀槍、棍棒衝上松山,不讓工人伐木,把他們趕下了山。
村民的行為阻礙了李金剛的發財夢,讓李金剛十分惱火,他認為自己是一縣之長,無法容忍有人挑戰自己的權威。但他沒有使用武力鎮壓,希望以“擒賊先擒王”的計策平定這場“動亂”。他謊稱袁湛恩和王珍組織村民保護松山有功,讓他們到縣衙接受嘉獎。李金剛剛到延慶任知事沒多久,村民大多對他不夠了解,還以為他是個知錯能改的好官。毫無戒備的袁湛恩和王珍剛到縣衙就被李金剛扣押。村民沒想到李金剛不僅損公肥私,還是個不講信用的騙子。隨後李金剛以聚眾滋事罪為名,判處袁湛恩和王珍死刑。李金剛要為自己出氣,也要殺一儆百,平定剛有苗頭的村民“暴亂”。但他萬萬沒想到,延慶人民十分團結,不為死刑所嚇,同仇敵愾,寧死也要救出袁湛恩和王珍,誓死保護松山。
李金剛準備在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初六(7月28日)正午開刀問斬袁湛恩和王珍,附近48個村莊村民知道後義憤填膺,自動聚集,手持刀槍、棍棒、鐵鍁、鋤頭、鐮刀、斧頭,如潮水般湧進延慶縣城,把縣衙圍得水洩不通,要求立即放人。延慶縣城只是一個小城,一下子湧進上萬人,陣勢十分強大,李金剛的縣衙內雖有持槍衛兵守衛,但面對如此多的老百姓,誰都不敢輕易開槍。此時清朝覆滅不到3年,革命的過程仍歷歷在目,縱然武器多麼先進,槍炮多麼厲害,最終也敵不過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如果李金剛斗膽開槍打人,一萬名村民肯定能把縣衙踏平,到時候李金剛將死無葬身之地。而且如果他開槍殺人,知事的官職也將不保。左右衡量以後,李金剛同意立即釋放袁湛恩和王珍。村民們為防止李金剛出爾反爾、打擊報復,要求李金剛當著所有村民的面親手書寫告示,確認松山屬於村民,天津火柴公司永遠不能砍伐松山松樹。李金剛只得親筆書寫告示,交給袁湛恩:
延慶縣知事李金剛手為。出示通告事。照得松山火柴公司業經呈明開辦,茲據各鄉村民以佛峪口松山有關闔境風水,公懇停止砍伐,前來本縣查。該松山既系闔境風水,自應即行停辦,以順輿情。合行通告闔屬鄉民人等一體知悉。自此通告:永不準火柴公司砍伐松山樹株。特此通告。中華民國三年六月六日。打松山,袁湛恩(行三),四十八村執照。通告。(鈐有“延慶縣知事印”)
根據通告內容所記,老百姓不讓砍伐松山樹木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破壞了風水。千百年來,延慶本地人一直認為松山是可以通神靈的聖山,是延慶的“風水眼”,任何人都不能破壞。之後又流傳著松山松樹堵泉眼的傳說故事。這些雖具有迷信色彩,但體現了延慶老百姓對自然的樸素敬畏之心。
李金剛手寫的《通告》
保衛松山事件對延慶生態環境產生了深遠影響,一直到今天,延慶西北的山巒仍保持著原始的面貌,護松山事件在之後又被延慶人稱為“四十八村鬧松山”“袁湛恩誓保鎮海松”“袁三先生護松山”等,還被編成了戲劇《大鬧松山》,產生了廣泛影響。
1983年,延慶縣黨史辦公室在全縣徵集黨史、革命史資料,袁湛恩的侄媳婦、時年72歲的劉金平將李金剛手寫的那張《通告》無償捐獻了出來。這張《通告》現收藏於延慶博物館,成為了小海陀山、松山村民護松山的歷史見證。1985年,經國家批准,在松山成立了自然保護區,1986年升級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型別自然保護區,是北京的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至今仍有170多公頃的天然次生油松林,是我國華北地區儲存最為完好、面積最大的天然油松林。可以說,沒有民國初年那次保護松山的運動,就沒有今天的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單位:國家博物館)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 楊程斌
流程編輯:TF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