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銅鼓嶺觀海

文昌銅鼓嶺觀海
     有的人才被埋沒,有的美景同樣被忽略。我說的是文昌銅鼓嶺海域。

有汽車幫忙上到嶺腰,再從嶺腰往上爬,是綿延彎曲小公道,一路上蟲噪鳥鳴,充滿熱鬧,彎曲中望見嶺下的大海與大地的景緻也在變化,小公路上的植被,也能讓你觀賞良久。

下午時分,第一次從海拔三百多米高的銅鼓嶺頂上觀海,才領略大海浩瀚的含義,從特別的角度觀海,並遙望大地,我被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深深震撼。

在平坦的陸地上看海,通常只能從岸邊望到海的天際線間,能看多遠,取決於是否天晴的能見度。晴天時從飛機上看海,天上的白雲有多大,投到海面的黑影就有多大,白雲與大海給你空泛感。而在高達幾百米的銅鼓嶺上觀海,恰好在空泛與現實之間,看到的是平面角300多度、壯闊無比的海域和地面,海上的風向在海中一目瞭然,海水在不同區域體現的顏色是因深淺還是因季風的作用,不得而知。高處觀海,就是掛在天海邊雲彩,也是環形的,給人以明顯的立體感,奇妙的是,天邊雲朵與海際線保持了距離,雲朵與海留出空白,彷彿人間書頁下的留白。

看好些海面,通常是一覽無餘,而銅鼓嶺觀海像喝茶有茶點一樣,海面上給你視野的點綴,17裡之外的七洲列島,七峰連峙,二洲相對,似立似臥,依稀可辨。更有魚舟點點,船隻遊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文昌銅鼓嶺觀海
嶺下的景緻中最有動感的是月亮灣,海浪在往岸邊湧動,海堤椰樹搖曳,月亮灣上海水與陸地“接吻”時,海藍,浪白,沙灘金黃,而岸的顏色是褐色的,整個海岸往西南移,看到的是“蒼茫大地”的風采,大地上是樹林、田野、丘陵、隱約可見的公路,植被的疏密決定綠色的濃淡,陽光在水田裡反射的是鏡子般的光澤,偶爾太陽被烏雲蓋住了,依然有鑲上霧靄的光束從雲層中穿出,更增添了大地的雄渾與神奇。

多數海域適合於宏觀,銅鼓嶺下南面海域的石灘中,宏觀和微觀地觀海,都別有風情。

另一天,同樣是下午,我站在銅鼓嶺南岸上的巨石上,所見的海面是油黑油黑的,近處偶有碧綠的圈圈點綴,稍縱即逝。海南東邊的海面易見風高浪急,爭相激盪的大浪,有節奏地往岸上的石頭群衝擊,敲打出的浪花越大,海浪們彷彿越是滿足,海浪不停息的勞作,雪花漫舞,再盡情地在礁石上鋪排,來來去去,留下依稀可見的海霧,這要比瀰漫的硝煙美妙得多。夕陽的擺佈下,天空中的金黃色、橘紅色、瓦藍色……都多了起來,徐徐移動,時而聚集,時而散開,爭奇鬥豔,不斷變換姿態,過一陣看竟然消失,彷彿另一個世界的人情世態;一群,幾隻,或兩三隻海鷗會來湊熱鬧,你還來不及給它們拍個集體照,它們就飛走。幸運時,也可以拍到某隻海鷗的特寫。

海岸的石頭奇形怪狀,好些可以將它們聯想成你所熟知的動物、植物,乃至食物,比如臥龍臥虎,群狼或群羊,樹墩或肥葉,有的石頭巨大卻離奇得超出你生活常識的範圍。難怪詩人們說“天下奇觀萃此中”,還說銅鼓嶺是“永遠的牧羊圖”。

離海岸遠的石頭風化得明顯,多見白色或黃白色;總被海浪親吻、被浪花愛撫的石頭則呈黑顏色,還有光亮。潔白的海浪退去,有一塊大黑石的面上匍匐著眾多海螺,面對多變的海浪,海螺們保持不變的姿勢。

文昌銅鼓嶺觀海
高低起伏石頭間意趣盎然,比如流水,石頭叢中顯然有淡水和鹹水的兩種體系,淡水是從銅鼓嶺上往下流出的泉水,鹹水呢?透過海浪打出的浪花落在東面的石群,之後向西面的石群流來,源源不斷,所以石群中總有大小石坑藏水,石坑深淺不一,石坑的上方鑲嵌有層層貝殼,年代再久遠,它們便成珊瑚礁。較深的石坑中有青苔、小魚和螃蟹,我手中的傻瓜相機,都可以拍到小魚和螃蟹的身影。

從東面的巨石一直往西面的巨石群走動,或爬動,一直有層出不窮的景觀讓你驚訝和驚喜,用筆用鏡頭,都難於一一描述。

有些海域,你匆匆一瞥已覺足夠,而銅鼓嶺觀海,嶺上嶺下,都不想離去。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97 字。

轉載請註明: 文昌銅鼓嶺觀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