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甲峪的三有三缺
掛甲峪風光。
資料圖片
走進掛甲峪,只見三面青山環繞著一塊盆地,依山而建的新村,一棟棟村民別墅錯落有致,一戶一景,匠心獨具。此時,正是大桃成熟時節,空氣中瀰漫著甜甜的清香。
掛甲峪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從古到今,充滿了傳奇。當地有個傳說,北宋時名將楊延昭,也即楊六郎,追擊遼兵至此小憩,掛甲於樹上,這裡從此得名掛甲峪。
改革開放後,北京平谷掛甲峪成為享譽全國的旅遊度假地。然而,昔日的掛甲峪是一個窮得出名的荒山溝,用百姓的話來說,窮得只有光禿禿的大山。“荒山禿嶺無綠色,吃水人背或驢馱。崎嶇山路黃沙土,好鳥不棲雁不落”。位於深山一隅的掛甲峪,山窮水缺,交通不便,村裡生活十分窮苦。
在掛甲峪村史館,從一幅幅當年的老照片裡,我們看到:1987年,張朝起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後,他帶領全村人治山、治水、治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1989年,修起了全市山區第一條直達城裡的村級柏油路,從此,掛甲峪與平谷區、北京市的路途不再艱辛遙遠。山裡和山外的世界連通了,掛甲峪開始顯現出生機與活力。
站在長壽山頂,望著鬱鬱蔥蔥的山林,張朝起說:“在科學規劃,綜合論證的基礎上,1997年,掛甲峪進行了山、水、林、田、路立體綜合開發,修建了長達40公里的環山路,修水庫、修灌渠,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種果樹、建觀光園林……為了實現共同富裕,搞土地流轉,實行集體經營,探索多種形式搞活集體經濟。”
綜合開發工程的實施徹底改變了掛甲峪的面貌,荒山禿嶺變成了林果飄香、四季蒼翠的青山,荒山溝裡有了波光粼粼的水潭和水庫……休閒農業與觀光旅遊隨之興起,旋轉式大酒店、生態小木屋,透著濃濃的鄉土氣息,三面環山的掛甲峪,外環峰巒疊嶂山體連綿不斷,內伏丘壑蜿蜒起伏,山間種滿桃、杏、櫻桃等果品。
白日可見鳥唱山林,夜晚可聽蟲鳴四野。天氣晴好時,登高遠眺,可以望見京東大溶洞、金海湖、密雲水庫、四座樓長城乃至天津盤山。如果是桃花盛放時節,整座山村被桃花林包圍,粉紅嬌豔的桃花和略泛白的山杏花漸次佈滿山野,將山村襯托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型桃花盆景,2005年,張朝起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1年,掛甲峪被評為“中國最有魅力的休閒鄉村”。
張朝起帶領掛甲峪脫貧致富已十多年了,但他卻清醒地認識到一個村莊對市場資源配置是有限的,如今,鄉村旅遊和民宿已成為京郊致富重要手段,但作為北京天甲旅遊開發集團董事長的張朝起卻看得更遠,他說:旅遊、林果、工業三大支柱雖然奠定掛甲峪的產業基礎,可以致富,但還沒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商品。與所有走在鄉村旅遊前列的村子一樣,掛甲峪遇到了發展瓶頸,有了規模,卻無法上檔次;有了資源,卻不能有效開發利用;有了名氣,卻缺乏具有市場經驗的人才。”
張朝起道出了掛甲峪的三有三缺。憑著艱苦奮鬥的幹勁,掛甲峪荒山禿嶺變成了綠水青山;缺水找水,掛甲峪打出了優質溫泉,經檢測,溫泉水是13.5億年前的火山地熱,井底溫度為70℃,出水口溫度為52℃,水中含有硒、鐵、錳、偏矽酸等多種有益礦物質;更神奇的是,經科學探測,這裡土壤的硒含量均值高於國家標準值16.4個百分點,部分地區高於國家標準值1.9倍,掛甲峪成為京郊首個透過專家評審的“富硒村”。
望著山下,猶如寶葫蘆型的掛甲峪,張朝起說:“這塊沒有汙染的山川,就是未來的巨大財富。如何用好這片資源,在鄉村振興中大有作為,是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