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萬年前的祖先,吃什麼樣的大米?

由 頻長志 釋出於 休閒

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今年是錢塘江上游早期新石器時代的“上山文化”命名十五週年。近期,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辦的一個特展上,一批“上山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19處上山文化遺址中陸續出土的文物已經實證了“浙江萬年史”和“栽培水稻源於中國”。

人們總喜歡回望歷史,探尋先輩的足跡。很久很久以前,他們吃什麼,喝什麼?住在哪裡?長什麼樣?在浙江,隨著“上山文化”考古研究成果的不斷推出,一萬年前祖先的面貌逐漸清晰起來。一萬年前 ,生活在浙江 的先民們透過努力把野生稻馴化為栽培水稻,這在全球稻作史上都是第一次。

1萬年前,祖先們吃的大米

是自己種的嗎?

前不久,一句“乾飯人,乾飯魂,乾飯都是人上人”的網路流行語突然爆紅。很多網友說,自己一天不吃米飯,心裡就空落落的。稻米,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都以稻米作為主食。那麼1萬年前的祖先是以大米為主食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一直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20年前,蔣樂平在金華浦江縣一個叫上山的土丘上,發現了不少距今有一萬年的陶器殘片 ,仔細端詳殘片缺口,讓他大吃一驚。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 80%、90%以上的陶器都摻有稻殼,有些稻殼甚至密密麻麻。這種稻殼是幹什麼用的?肯定是米吃剩了以後留下的遺物,這充分說明一萬年前的上山人已經在吃稻、吃大米了。

△上山遺址考古出土的一顆萬年碳化米粒

此前,在我國的江西、湖南等地也發現了距今1萬年的水稻遺存。那麼,先人們吃的是採集來的野生稻米還是人工栽培的水稻呢?結論要靠證據說話。

蔣樂平說,上山文化與別處不同的是遺址中陸續發現了收割、加工稻米的石片、石磨盤、石棒等工具 ,最關鍵的是,上山水稻直接存在馴化特徵。

蔣樂平: 野生稻它實際上會自然脫落的,小穗軸上是一個很光滑的面。人為扯斷以後,小穗軸上是留有疤的 ,一個很明顯的疤,斷疤。所以這些小穗軸特徵就是已經具備了馴化、栽培的特徵,也就是說它不是自然的脫落。

△器物坑

△石磨盤、石磨棒

生米如何煮成熟飯?

生米如何煮成熟飯?一萬年前一定是茹毛飲血、生吃冷食的時代嗎?我們的祖先可能比想象的更加智慧。

上山遺址因發現了四十多件大口盆而被戲稱為“大口盆文化” ,蔣樂平推斷,大口盆最大可能是“石煮法” 的器物,其原理和當今私房菜“雞蛋碰石頭”的做法一樣。

蔣樂平: 把石頭燒熱、燒燙以後,投到這個器物裡面去,使得器物裡面的水能夠達到90℃—100℃,可以用這個方法來熟食。這個我們曾在考古的過程中做過實驗,確實可以。

△大口盆

距今9000多年的陶罐裡

藏著怎樣的美酒?

當水稻實現了馴化種植,便有了富餘和儲藏。可能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先人們發現食用發酵後的稻米能帶來快樂甚至癲狂,於是便有了酒。蔣樂平介紹,專家們在一個距今9000多年的上山文化陶罐中發現了釀酒的痕跡。

蔣樂平: 我們透過對一些殘餘物的分析,發現了酒的遺蹟。在斯坦福大學做研究的專家們認為,殘留物上面有加熱產生的糊化澱粉,有這麼一個特徵。它與低溫發酵的損傷特徵相符。因此,我們判斷可能已經開始掌握了釀酒技術,而且裡面的酒是米酒。

這隻裝過米酒的陶罐出土於上山文化義烏橋頭遺址 ,這個遺址更吸引人的,是發現了一具完整的骨架 ,讓我們有機會一睹遠古祖先的真實面貌。

一米七三、壯年男性、面朝東方、側身屈肢,懷抱一隻彩色陶罐 。義烏市博物館館長王永平分析,這個“浙江第一人” 的身份很可能是部落首領。

義烏市博物館館長王永平: 根據他的一些人的特徵分析,他可能是蒙古人。這麼早的時候,他的懷裡就有這麼漂亮的陶罐作為陪葬品。我們推測,他可能就是當時部落裡面首領一樣的人,一個有地位的人。

△橋頭遺址考古出土的雙耳罐(飾彩紋)(魏煒 攝)

△“浙江第一人”

順著吃喝住行的線索,專家們繼續追問:一萬年前,處於新時期時代的上山先人們還散住在山洞裡嗎?答案明顯不是

因為,多處遺址發現的“環壕”“中央臺地” 充分證明,上山文化誕生了我國最早的農業定居聚落。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 學術界認為是我們東亞地區發現最早的環壕,就在上山文化。環壕往往跟聚落是聯絡在一起的,因為它起到防禦、保護功能。所以,環壕在上山文化的普遍出現,實際上是早期村落形態的一種真實狀態。實際上就是我們定居生活的一種穩定狀態。

△遺址發現的“中央臺地”

“浙江第一人”DNA中有何資訊?

上山文化還有很多謎底等待後人揭曉

“浙江第一人”DNA中有何資訊?陶罐上頻繁出現的太陽符號是否代表著出現信仰或文字?上山文化還有很多謎底等待後人揭曉。

△紅衣陶上的符號

無論如何,一萬年前的先人們留下了“世界最早稻作遺存”“中國最早彩陶”“中國最早農業定居聚落”等重要文化遺產,為世界文明做出重要貢獻。在專家看來,上山文化具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 上山遺址應該說在中國考古學界是有重大影響的遺址。首先它的發現把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從8000年上溯到1萬年。農業出現,然後人們可以製造陶器,可以製造磨製石器的時代,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世界性意義——它的稻作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稻作,萬年左右,我們認為它應該是全世界範圍內的稻作的起源地。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ID:zgz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