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 | 體驗“斷舍離”

做到了精神上的“斷舍離”,才會真正實現物質上的“斷舍離”。

晨讀 | 體驗“斷舍離”

  幾年前,用了十幾年的一體臺式電腦壞了,已有手機和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也就不更新了。電腦桌的檯面空了,放著既無用又佔地方,想送人,但無人要。妻多次催我丟掉它,但我總是下不了決心。一是覺得丟棄可惜,還有一個原因是,電腦桌下面的擱板上,放著三個高半米的疊加的紙箱,裡面裝滿的東西,無處可放。

  一晃多年過去了。最近妻逼得緊。她說,年紀已大,來日不多,說不定哪天你想動也動不了!

  理吧。為挪出電腦桌紙箱裡的東西,必須騰出房間空間。下決心,將佔最多空間的書處理掉。連續花了幾天時間,將長期不看、今後也沒時間再看但一直捨不得丟掉的書處理掉,竟紮了七捆,重近百斤。事後將每捆書的書脊,都用手機拍了照,留個紀念。電腦桌下盒內東西也一併清理。兩個書本大小的公文包,已儲存了二三十年,捨不得丟掉。一個上面印著“盧灣區教育學院”的金字,另一個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舉辦議論文比賽的紀念品。兩個包人造革的黑色皮面已發硬,上面還有白色黴斑。這次忍痛割愛。不忘拍個照片,依然讓它留在我的身邊。還有去香港旅遊發的紀念品,仿綠寶石的塑膠掛件,紙質掛燈,過時的地圖和宣傳品……經過慎重的選擇,很多東西堅決“斷舍離”了。

  陪伴十幾年的電腦桌,終於和它告別了。看著空出的地方,我立即想買一個新的三門低櫃。在網上很快找到合適的傢俱。正要下單,妻問我,買來的新櫃裡放什麼?你今後書還會進一步清理,騰出的空間會更多。再看看那塊空地方,細想,是啊,才騰出來的空間,為什麼一定要填滿呢?留著空,不好嗎?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讓我自然地感到,讓地方空著不放東西,好像是一種“浪費”,可惜了。這種“塞滿”不留空間的想法,應該改變了。

  於是,我索性又將坐了十幾年、已脫了皮、不舒服的黑色皮轉椅丟棄,將房間傢俱重新調整佈置。不必要的東西少了,空間大了,二十多年未變的房間,頓時給人寬敞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既有新鮮感,又感到舒服。

  物質上的“斷舍離”已不是新鮮的話題,那麼精神層面上,是否也存在“斷舍離”?在我們的生活安排中,特別是工作之外的業餘時間,不少人總是排得滿滿的,生怕浪費一分一秒。殊不知,精神層面上也應重視“斷舍離”,主動減“滿”,多留出一些空間,創造可按自己意願行事的條件,享受自由寬鬆舒適的生活,那該多好啊!

  其實,“斷舍離”首先是精神上的。做到了精神上的“斷舍離”,才會真正實現物質上的“斷舍離”。(姚胥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18 字。

轉載請註明: 晨讀 | 體驗“斷舍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