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國慶中秋八天假期,只是城鎮裡上班人的,農民而則比平常更忙,因為他們得秋收秋種。相對於平田,梯田的秋收要艱辛很多。這種半原始的收種方式,讓鄉愁依然得以在這裡綿延。在昌寧,有一個地方是尋覓鄉愁的好去處,這就是阿背寨梯田。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秋天,阿背寨梯田僅剩的一小片水稻田又穿上了金裝,在周邊發紅的玉米地的包圍中顯得格外顯眼。成熟的稻穀,如月餅裡的陷,散發出誘人的新米香,勾出了人的口水,一朵朵白雲醉在藍藍的天上忘記了走。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看阿背寨梯田,如翻動一頁頁的山村農耕文明史書,看著看著便讀懂了鄉愁。鄉愁的來源,不僅是一個特定的地域,更是與之相關的熟悉的視覺、舌尖的味道、腦海的歌謠……愈是久遠,愈是令人念念不忘。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相機其實不願意去阿背寨。因為每次去那裡,相機總會很受傷。即使同一丘田,只要角度稍有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美,更別說是那麼大的一坡田。成熟的秋天,稻田用一條條自然的曲線,劃出一道道金色的年輪,把鄉愁鍥刻於大地之上,讓人沉醉其間難以自拔。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對於老輩的山村人,梯田是內心深處密密麻麻的線繡成的鄉愁。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人,都有曾經卷起褲管光著腳丫,在田埂上跑來跑去摳泥鰍、抓黃鱔、捉螞蚱、找魚腥菜的快樂時光。如今,這群人至少已過而立奔向不惑,但這一切卻依然如昨天一般,時不時如電影般在眼前閃現。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出生和成長的人,對於梯田已經沒有太多的記憶,因為他們睜開眼時看到的梯田,大多已變成了茶地、核桃林,即使依然是耕地,也變成了阿背寨“月餅”外面玉米地的樣子,找不到梯田該有的感覺。

阿背寨梯田在很長時間裡,把最美的鄉愁藏在瀾滄江峽谷深處,讓人一到那裡就沉醉期間,一個人安靜而豐盛,兩個人溫暖而踏實,一群人寧靜而平和。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一洞藍天、幾朵白雲、滿坡梯田、陣陣清香,阿背寨的梯田裡,有內心深處最難忘卻的鄉愁。每次去,都會感覺每一個角度都能成一張好照片。照片拍好後,也會覺得每張都漂亮,難以取捨。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梯田其實應該算是這大大小小的田的學名,山村人一般叫它山坡田,每一丘田都是有名字的,如大田、牛角田、彎鉤田……土裡土氣,卻又生動形象。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小時候的這個季節,最喜歡隨大人到山坡田裡去玩。大人割穀子、打穀子忙得不得了,孩子就三五成群的,這丘田跳到那丘田,追大人勞作驚起的螞蚱,大黃螞、尖杆螞、小油妹……一串串地串起來燒了吃,那滋味想起來便口水直流。

有時玩野了,等反應過來時大人已收工回家,也不用擔心會被責罰,因為大人又忙又累根本沒功夫管,就算罵個“不給你吃嘗新飯”也沒什麼,真不給吃的從來沒有。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這邊稻穀還沒打完,那邊又該準備秋種了。收草、挑糞、耕地、點種,播種下的一粒粒小麥、油菜種子,來年春天便是一山坡黃綠相間的油畫,用另一種方式繪就的鄉愁。現在,牛都被“氣死牛”代替了,再也聽不到牛山歌,不然那婉轉動聽的聲音,更能喚起內心深處的鄉愁。

去阿背寨總會醉,醉的不是人是心,醉人的不是酒精而是鄉愁。一層層金色的梯田,讓鄉愁情愫如波濤,讓心如小舟般在其間翻騰。雖然仍在堅守的梯田一年比一年縮小,但每一條田埂,依然能反鄉愁變成一個鉤子,用一根無形的線,將人心與大地連在一起,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醉在梯田間,眼前似乎看到了另一種景象,記憶裡的那一片片梯田全部復活了,不僅是阿背寨,還有所有從小到大玩過的、種過的、見過的梯田。田間來來往往的,除忙碌的農民,還有被特色產品、特色飲食、特色體驗、特色民宿吸引而來的遊客,沿一條條金色的線條,體驗著農耕,品味著鄉愁。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唯願,這不是一場有關鄉愁的夢,而是一場實實在在的美麗鄉村復甦,讓鄉村能在富起來的同時留下更多該有的味道,在嫋嫋的炊煙裡散發出悠悠的鄉愁。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吳再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76 字。

轉載請註明: 【遊在昌寧】阿背寨:金色梯田品鄉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