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最後一天去哪玩?消失84年的城隍廟三巡會“回來啦”
清明節假期你都去哪裡踏青了?“小人國”魔都四百年迎來第一個小長假。7大直轄園區中,“海上遇園”舉行了豐富的清明民俗活動,也是最受歡迎的出行目的地,被譽為高畫質還原版的“清明上河圖”。
豫園熱鬧在春秋,仕女紛紛結伴遊
聲勢浩大的城隍廟三巡會公佈了路線圖,節日當天迎來人流高峰。豫園東園和西園內,花上枝椏,春光無限。還有雜耍和民俗藝人為廟市助興。明前龍井也已上市,九曲橋附近的茶樓書場,備好了新年的第一杯新茶,等待遊園踏青的人們。
城隍新年首出巡 人流高峰逾10萬
每年的清明、中元和十月朝,城隍主神三次出巡,“保境安民、賑濟孤魂”,即城隍廟三巡會。這一民俗盛事在人間已經中斷了84年。恰逢清明,“魔都四百年”將恢復“小人國”裡的三巡會。
今日,邑廟董事會公佈了首屆三巡會的路線圖,公告沿途百姓和廟市商販做好準備。清明節正午後,城隍巡遊將依次途徑金壇路上海道署、海防廳、四牌路上海道衙、肇嘉浜路、凝和路、尚文路、楊家橋、文廟路、過老西門大境路、老北門、大校場、轉入福佑路、方浜路回廟。
出巡時,城隍老爺面擦彩漆,身穿蟒袍,坐八人大轎,前呼後擁,還有高昌司、長人司、新江司和財帛司四司陪同,排場隆重。
最前列的是“馬執事”,24匹高頭大馬則分列兩旁。馬上大漢頭戴銀盔,腳蹬皮靴,威武肅穆。接著是三班六房,身穿皂衣,手握鐵鏈。還有標配儀仗隊——高蹺、樂隊、群舞……
市民手執鮮花一路隨行。城隍每到一處,均設五牲酒筵,請他“飲酒啖肉”。經過鬧市時,更是金鼓齊鳴、鞭炮競響。
邑廟董事會表示,今年三巡會的人流量估計將達10萬,對老城廂的公共管理是個考驗。在升級安保力量的同時,也敬請市民安全出行,避免長時間聚集。
人間三月芳菲始 豫園踏青享天時
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享受天時樂趣的節日。
人間三月芳菲始,秀甲東南的豫園也已經綴紅點綠。大假山上花木蔥蘢,垂柳千絲,是市民踏青的首選。
大假山為豫園鎮園之作,是明代著名疊山家張南陽唯一傳世作品。高約12米,用數千噸武康黃石堆砌而成。山上峰巒起伏,曲徑通幽。大假山上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一在山巔,稱“望江亭”。遊人登臨,頗有置身山林之趣。
豫園裡的亦舫、會景樓、萬花樓、九獅軒等景點也是望春的好地方。賞柳之餘,折枝條插於門前,據說可以避免蟲疫。
老城廂的市民還有放風箏的習俗。清明時節,人們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吹送,據說這樣能消災祛病。到了夜間,風箏下掛上一串串彩色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武藝十八般 廟市好白相
城隍廟三巡會,是祈福的日子,也是白相的日子。每逢廟市,三穗堂前庭廣場聚集了各色雜耍把戲,如舞刀、碎石、耍猴等。
市集裡,剃頭、賣鳥、補碗、修鞋的手藝人都來趕趟了。大大小小的攤販星羅棋佈,市場興旺。
竹枝詞描述人們“隨意品茶看戲法,湖亭行過又登樓”。濠樂坊正在上演滑稽戲;飛丹閣是書畫家們的聚會場所。
九曲橋邊聚集了各色風味小吃攤,炒田螺、油豆腐細粉、雞鴨血湯、麵筋百葉,讓眼饞的小孩子挪不開步子。還有舞龍舞獅的隊伍定時表演。
豫園的茶樓名滿上海,適宜歇腳。都說最香不過明前茶,吟雪樓、湖心亭等茶樓早就備好了春茶,就等著清明節開壺了!
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期間,為了保護好您的健康與安全,請您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進入景區場館佩戴口罩。同時,請您配合場館做好入館體溫檢測以及資訊登記工作。
場館已對設施裝置進行全面清潔和消毒,並在重點區域包括互動操作裝置、手扶欄杆等點位進行多次消毒。
場館每日測量員工體溫並記錄,體溫正常方可工作,現場所有工作人員都按規定佩戴口罩。
*若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原因致場館關閉,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地址:上海豫園百貨天裕樓B1(舊校場路159號)
編輯 / 黃騫文
資料/ 豫園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