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盎然的京都,是日本文化的源點,吸引著直接各地的遊客。這裡眾多幽靜的古剎和神社,是瞭解日式美學的最佳去處。
在中國,“小京都”也遍地開花。據不完全統計,網際網路上中國有“小京都”約50個。
京都的日式美學,依然是網際網路流量的密碼。但九派新聞注意到,在日本的原版京都,卻可能面臨破產了。
京都市長說,京都如今債臺高築,有可能會在10年內破產。一般來說,城市的債務無法償還時,就會尋求破產來自我保護。北海道的夕張市,曾是日本繁榮的“煤礦之城”,後來能源結構調整,夕張市沒有了支柱產業,負擔沉重,2007年宣佈破產。原本11萬人口的城市,破產時只剩下1.3萬人。
在世界範圍內,城市破產,甚至國家破產並不罕見。大名鼎鼎的京都,為何會面臨可能破產的境遇?央視財經報道稱,京都在內的日本關西地區,經濟上長期對旅遊業依賴度過高,這在疫情中凸顯出來。
京都遊客連續多年超過千萬人次,2020年驟降至45萬人,而旅遊業在京都的生產總值中佔比14%,是日本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疫情中,京都旅遊業遭受重創。據央視財經報道,二年坂曾是京都最熱鬧的景點,現在遊客不到疫情前的十分之一,京都人或許沒有想到,遊客會消失,一消失就是兩年。
京都財政結構來源有限,但支出繁多,疫情的到來揭示出一些問題。它吸引了全世界遊客,但留不住本地年輕人。
“京都面積小,沒有什麼大型企業,年輕人沒啥好的就業機會,肯定會流失的。”雪瑩對九派新聞說,她曾在京都開了3家民宿,旅遊旺季民宿生意火爆,一個月都沒有空房。3家民宿一年的總收入在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6萬)。疫情下民宿歇業1年,成了零收入。今年5月,她將民宿徹底關閉,回到中國全職帶娃。
何日譚在京都生活了21年,經營著一家日式拉麵館,這家10年老店從來不愁客人。疫情後,拉麵館營業額下降了2/3,他有去發傳單、在網上宣傳,生意都沒什麼起色,現在就盼著明年生意好轉,“假如明年還是這樣的情況,還不知道能不能做下去。”
京都/《日本時報》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雪瑩 民宿老闆
【1】民宿一年沒開業,零收入我是2016年來京都的,開了3家民宿,今年5月將民宿關掉回國了,現在做全職媽媽。
疫情下民宿確實做不下去了,再就是京都疫情比東京還嚴重,我們就決定回國了,畢竟有孩子,擔心孩子被感染。
我的民宿有一個裝修花了1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7萬),還有一個花了三四百萬日元。
京都旅遊旺季的時候,民宿一個月下來一直有人入住,沒有空房。民宿規模不算大,房價在人民幣200-400元吧。京都的老人們當時還會抱怨,遊客太多了。
疫情前,京都旅遊旺季/《日本時報》
2020年3月到4月,是日本的櫻花季,民宿有接到一批客人,後來日本疫情越發嚴重,一些酒店的員工都被感染了,我們就關門了,到今年5月一直沒開業。也可以說這一年是零收入吧,之前3套民宿一年的總收入在1000萬日元。
民宿停業後,我想把民宿轉長租,掛在網上一直沒租出去,因為疫情大家都做不了民宿了,所以到處都是出租的房子,租也不好租出去。
【2】集合了大城市和農村的缺點我之前也在東京、廣島生活過,後來搬來了京都,還有點不習慣,這裡城市基礎設施不太好,街道窄,很多寺廟都不允許拆,開車不方便。京都不算特別發達的城市,跟東京大阪沒法比,它本身就小、人和車又多,地鐵線路也少,自己開車又沒地方停車,所以這裡集合了大城市和農村的缺點。
京都10年內可能會破產,這裡面原因挺複雜。它是一個老齡化城市,年輕人又少,小個體戶商家非常多,不以公司形式存在,這種自營業可以合理避稅,商家交的稅又少,稅收花費的又大,就很容易入不敷出。
作為旅遊城市,服務業在京都佔比是很大的,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服務業。京都面積小,沒有什麼大型企業,年輕人沒啥好的就業機會,肯定會流失的。
【3】營業額銳減2/32000年我來到日本留學,在京都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我日本留學時學的是貿易專業,我沒啥業務,覺得做代購什麼的也搞不長久,日本拉麵挺好吃的,我也在拉麵店打過工,就學到了一些技術,還是想靠自己的力氣賺錢,就乾脆自己開一家拉麵店。
京都是個旅遊城市,疫情以前店裡的生意和收入都挺不錯的,在這邊做民宿生意的一些中國朋友,也賺了不少錢,但近兩年的疫情讓我們餐飲和住宿的生意大大虧損。
我的店子更多來的是本地居民和留學生,疫情後就完全沒有中國的遊客了,連本地人都基本不來了,我有去發傳單、微信上宣傳,都沒啥效果,營業額都只有以前的1/3了,好在我還做了些外賣生意,4個平臺的外賣還有一定的收入,但總的還是賠錢的。
在日本,疫情期間給商家給予一點補助,大概兩萬五日元(約合人民幣1400元)一天,多的時候有一天補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300元)的時候,有補助稍微好點,至少房租不愁了。10月21號後就正常開放了餐廳,也沒有補助了。日本從來沒有封城,和美國那邊一樣搞自由政策,就不會強制我們的去留。
【4】留不住年輕人京都十年內可能破產,應該是以前修了一個地鐵,不僅建設費用超出了預算,乘客也並不多,沒法盈利,債務就欠下來了,再加上疫情,國內外的遊客都不來了,靠旅遊發展的城市經濟自然就變得更加困難了。京都本來有很多福利政策的,比如70歲以上免費坐公車,小學生免費治療齲齒,現在入不敷出,聽說要削減福利,民眾肯定不同意的。
京都的發展比較有限,就好比國內的那種二線城市,比不上大阪、東京一些發展快的城市,年輕人自然就離開了這裡。可能我是個隨性的人,不愛受約束,嚮往比較安逸的生活,只要有一份工作有錢賺就滿足了,就留在這裡了。現在回國怕是不行了,國內發展太快了,我已經習慣了日本這邊的生活節奏與方式,要是回國,可能連買個車票都不太會,現在也在這邊安家了,就沒想著回國了。
京都/《日本時報》
我之前還想開幾家分店呢,也因為疫情給耽擱了。民宿也越來越難做,我周圍不少開民宿的朋友都轉長租或停業回國了 ,聽說明年會有好轉,假如明年還是這樣的情況,這個開了十年的老店,還不知道能不能做下去,至於別的打算,到時候再說吧!
武漢晨報記者 李沐曦 實習記者 羅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