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10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仙境”變“陷阱”,“照騙”不會有贏家》的評論。
網上令人嚮往的“少女心粉紅沙灘”,實際只是一堆土褐色的粗糙沙土;號稱能“輕鬆解鎖韓式電影劇照”的海邊復古藍房子,現實中僅是一間破破爛爛的平房……近日,“我再也不相信小紅書了”和“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等話題,接連衝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吐槽,部分博主釋出景點照片時過度使用濾鏡,誘導遊客前去“打卡”,去之後發現“仙境”秒變“陷阱”,對平臺和博主大失所望。
遊客實拍圖和社交媒體圖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決定買什麼、吃什麼、玩什麼之前,會參考網上的評論與攻略。這也讓不少商家與職業博主看到,分享內容的流量可能會變成潛在的消費力。於是,網際網路平臺上最初基於利他原則的真誠分享,變成了一些營銷者的工具。為吸引流量,加厚濾鏡甚至不惜修圖造假的各類內容,不斷擠壓著普通使用者真情實感的分享空間。
分享美好生活沒有錯,但為了流量造假不可取。當“線上種草機”變成“濾鏡粉碎機”,粉碎的是普通使用者的滿懷期待,種下的卻是觸動平臺生存之基的信任危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贏家。
普通使用者失去了一個可以完全信任的分享平臺,原本“互相安利好物”的樂趣,似乎也籠罩在不得不辨別是否為“暗廣”的陰影下;商家和職業博主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被信任感”,每一張照片、每一句話都有可能被使用者放大“審視”、探究動機;得益於真誠分享而發展壯大的平臺,更是承受不起一次次“受騙經歷”中被辜負的信任。
網路平臺中與網友實拍的伏羲山天梯
“濾鏡景點”“人造景點”“網紅景點”,營銷得再“上頭”,最終也要靠腳投票。旅遊市場深入下沉,給不少小眾景點帶來發展機遇,網際網路平臺也讓它們不再害怕酒香巷子深。客觀來說,給一張實景照稍微美化一下或許無可厚非,但若是依靠技術過度美化,甚至虛假宣傳、肆意炒作,失去了最基本的真實感,最終還是逃不過遊客用腳投票的現實。就像有網友說的,“虛假的東西能博得一時流量,卻難以轉化為真實交易。”
據媒體報道,小紅書官方在回應質疑時稱,“我們向用戶真誠道歉,不管是經歷了失望的使用者,還是並沒有遇到‘照騙’的使用者,我們都真誠道歉。”同時,小紅書表示將對“避坑”等內容作更多展示,還會嘗試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之類的產品,便於大家獲取更多元的資訊。
希望所有類似的企業都能吸取教訓。須知,“濾鏡”於美景應是錦上添花,絕不該是魚目混珠;分享的前提就是真誠,莫讓扭曲的“濾鏡”辜負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