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由河南省直管,南陽市代管,是國務院確定的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1988年11月17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撤銷鄧縣,設立鄧州市(縣級市),由南陽代管。2011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十個省直管縣市之一。2019年7月,鄧州市成功申報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市境內建有花洲書院 、西清真寺 、月牙池等多處旅遊景點。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鄧州杏山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鄧州市西南約50公里處,緊鄰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渠首,面積32.5平方公里。公園以朱連山主峰為中心,海撥469.7米,有東西長3750米,南北寬2600米的無人區。公園地質景觀及自然景觀為原始狀態,形成石林、石丘、溶洞、溶巢景觀。
杏山地質公園包括杏山岩溶景區、劉山水庫景區、寨堡生態景區和禹山寨景區三個部分,是一座集岩溶地貌、典型底層剖面和地質構造為主,水體為輔、人文和生態相互輝映的綜合性公園,是居高臨下俯瞰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的絕佳位置。
在朱連山東面的清泉溝,西面的格提寺均見湧水泉出露。山上的落水洞、喀斯特溶洞與喀斯特湧泉相互連通,落差120米—130米。朱連山峰頂向東向西各有楚長城古建築,長城寬1.2米—1.5米,高2米左右,由薄層灰巖砌築而成。長城內側常見城堡、兵營、練兵場等建築殘垣。
鄧州杏山地質公園位於南秦嶺褶皺帶的東段,是揚子地臺北緣臺緣凹陷帶與南秦嶺褶皺帶的接合部位,緊鄰丹江口水庫及南水北調中線渠首閘,大地構造位置特殊,地理位置優越。園內以地質遺蹟、地貌景觀為主體,屬北方典型、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有岩溶窪地、溶洞、溶溝、石芽、泉水、水體、倒轉褶皺地質構造遺蹟等景觀,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觀賞性和良好的自然屬性,並融合了山寨園林、名勝古蹟(楚長城遺址)、地質工程遺址(隧道)等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
鄧州杏山地質公園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集人文、地質觀光景觀和生態環境保護為一體的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科研科普、旅遊度假、文化娛樂等多功能的生態園區,在水土保持、防洪減災、調節小氣候、淨化空氣、涵養水源、改善生態、保護水源地環境不受汙染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花洲書院位於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東路,該院始建於宋代慶曆年間,佔地面積211畝。 花洲書院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的五進四院是書院的主體部分,由講堂、春風堂、藏書樓等建築組成,千古名篇《岳陽樓記》便誕生於此,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清代建築春風堂、萬卷閣、范文正公祠和景範亭等儲存完好。 2014年12月,花洲書院景區晉升為國家AAAA級景區。2019年10月,花洲書院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11月,范仲淹赴鄧州做知州。到任後,他營建了百花洲,並在百花洲建立花洲書院。
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9月,范仲淹受滕子京之託,在花洲書院寫成了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
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范仲淹的四子範純粹任鄧州知州,整修了花洲書院。
花洲書院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的五進四院是書院的主體部分,由講堂、春風堂、藏書樓等建築組成。中院裡的泮池、狀元橋小巧精緻,成為書院一大特色。中院還有一口古代的三眼井——範公井。
花洲書院中西部書院建築群為典型的北方風格,渾厚大氣;東部百花洲建築群為江南園林風格,小巧玲瓏。
百花洲位於書院東側,緊臨鄧州儲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牆。佈局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別有洞天組成。別有洞天假山將南北隔離,洲北湖內大小三島,島上再現范仲淹任知州時與民同樂的嘉賞亭及菊花臺等。百花洲建築採用范仲淹家鄉清代江南園林風格。從而使花洲書院形成一體的中國典型書院園林。清代建築春風堂、萬卷閣、范文正公祠和景範亭等儲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