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考古,很多人會想起電視連續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
會把考古和“神秘”“驚險”等聯絡在一起
真正的考古生活是什麼樣呢?
作為“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之一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考古工作隊
用考古發掘現場拍攝的影片和圖片
記錄下他們日常的考古生活片段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位於尉犁縣境內的荒漠地帶
這裡距離縣城90餘公里,比鄰羅布泊沙漠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考古工作隊領隊胡興軍說:
烽燧遺址位於荒漠區的一處大型紅柳沙堆上
周邊方圓幾十公里都是無人區
無水無電沒有通訊訊號
考古隊居住在距離烽燧15公里的一處文物保護看護房
吃水買菜
需要開車去幾十公里以外的縣城和團場購買
沿途是凸凹不平的鹽鹼地
每次採購物資來回需要驅車十幾小時
汽車還經常出現半路爆胎或減震器斷裂現象
遇到沿途河道被水衝
為讓車輛順利透過河道
工作人員還要下河蹚水運物資
居住地的看護房很小
二十餘人擠不下
考古隊員們只能在外面再搭帳篷
春秋季節室外晝夜溫差大
帳篷裡必須得生爐子取暖
“不然凍得人沒辦法睡覺。”
從文物看護房到烽燧遺址發掘現場沒有路
沿途虛土很深
部分地段通車極為困難
“只能組織大家收割周圍生長的蘆葦,
紮成捆,走一走,鋪一截,
最後,終於把通往烽燧遺址的路變成一條通暢大道。”
冬季很冷
氣溫在零下20至30攝氏度
工作人員要在考古發掘現場比著幹活兒
“站著更冷,只能多幹活兒,身上才會熱些。”
到了春夏
沙塵和蚊蟲又頻繁出現
幾乎每隔兩三天
就要歷經一場沙塵天氣
每次風沙來襲
風聲怒吼
黃沙漫天
考古隊員們卻早已習以為常
他們戴上口罩、蒙上飛巾
依舊在風沙飛卷中工作
好容易遇到晴天
中午的氣溫又飆升至零上30至40攝氏度
蚊子、蒼蠅、蠍子輪番“出洞”
上午,蚊子成群結隊地往工作人員裸露部位叮咬
中午,蒼蠅圍著人群活動
晚上,蠍子和蜘蛛又悄悄爬進大家的住處
在荒漠考古
每天工作之餘
隊員們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和外界聯絡
大家集體爬上駐地附近的大沙丘
把唯一一部能捕捉到訊號的手機放進桶裡
掛在高高的木杆上尋找訊號
這部手機就像一個小型發射塔
“大家一起蹭熱點訊號給家人、單位報個平安,偶爾也能刷刷抖音瞭解下外面的世界。”
這就是考古隊展示給大家的荒漠考古生活
沒有人們想象中“神秘莫測”
也沒有電視劇描述的“驚心動魄”
伴隨考古工作者的就是艱苦、枯燥
和發現未知領域的欣喜
此外,還有對初心的堅守和對專業的熱愛
文/記者 趙梅 圖片/新疆考古研究所克亞克庫都克烽燧考古工作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