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非遺曬年貨|泰山豆腐宴:皇家御膳端上百姓餐桌

聽非遺曬年貨|泰山豆腐宴:皇家御膳端上百姓餐桌

       象徵美好寓意的豆腐菜品 圖片由泰安市文旅局提供

  “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許多第一次來到泰山的遊客,都會聽到這樣一句順口溜。泰山豆腐色白如玉、嫩而不散、久煮不老不糊,與泰山黃芽白菜、泰山泉水並稱為“泰山三美”。

  據史料記載,泰山豆腐宴始於漢代,繁榮於宋代,明清達到鼎盛。在封禪活動中,古代帝王封禪須“沐浴更衣,素食潔心”,因而豆腐成為封禪期間不可或缺的菜品。

  伴隨著兩千年的泰山封禪祭祀活動,以泰山豆腐為主題的泰山豆腐“御膳”招牌應運而生,影響至今。

  如今,泰山豆腐宴經過烹飪團隊的挖掘整理,皇家御膳被端上大眾餐桌,豐富了泰山美食文化,2016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泰安一張嶄新的文化旅遊名片。

  據泰山豆腐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士國介紹,他和烹飪團隊推出的泰山豆腐宴,講究營養與美食、菜品與文化的搭配。

聽非遺曬年貨|泰山豆腐宴:皇家御膳端上百姓餐桌

  泰安豆腐文化博物館內儲存的泰安老式豆腐製作工具:搖櫓架子、風箱、泡黃豆缸、豆腐皮壓架等 圖片由泰安市文旅局提供

  “冷菜為四美碟、四配碟,擺放位講究兩兩相對,選料講究當地特色土特產品及豆腐,以體現當地的民俗文化及世代相傳的豆腐文化。熱菜為十二道主菜以代表歷史上封禪祭祀泰山的十二位帝王。”吳士國說,相傳“幹炸豆腐丸”是當年乾隆皇帝曾品嚐此菜,感到味美可口,鮮香無比,大為讚賞並取雅名“龍眼金球”,可見泰山豆腐宴是皇家御膳文化與泰山傳統飲食完美融合的見證。

聽非遺曬年貨|泰山豆腐宴:皇家御膳端上百姓餐桌

  記載泰山飲食文化及泰山豆腐食俗的相關書籍 圖片由泰安市文旅局提供

  據介紹,泰山豆腐離不開泰山岩體裂隙流出的泉水,水質具有低礦化度、低鈉、多矽、多稀有元素的特點,被古人譽為“泰山神水”,極易使豆腐中的蛋白質凝固,因而賦予泰山豆腐優越的特質。

  吳士國說,泰山豆腐口感細膩綿滑,營養豐富,清鮮柔嫩,色白如雪,鮮嫩如乳,漿細質純,食之若魚腦,民間作坊一斤黃豆能做八斤豆腐,託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擲於湯中久煮而不沉碎。

  在泰安,還有很多像吳士國一樣為了傳承弘揚泰山豆腐文化而努力的人。2009年,還在從事導遊職業的王小剛,憑藉自己對泰山文化的熱愛和了解,開始組織人員深入挖掘豆腐文化。他們成立了泰山豆腐宴文化研究院,經過挖掘整理,大膽探索創新,終於形成了既有歷史淵源又有地方特色的泰山豆腐宴。

  “比如史書中記載的康熙皇帝品嚐過的‘吉祥納福’,乾隆皇帝愛吃的‘香妃豆乾’,宋真宗封禪時的‘麒麟豆花魚’,在豆腐宴中都有了呈現。”王小剛說。

聽非遺曬年貨|泰山豆腐宴:皇家御膳端上百姓餐桌

  泰山豆腐宴非遺傳承人吳士國正在和徒弟、員工一起研討 圖片由泰安市文旅局提供

  為了更好介紹泰山豆腐文化,王小剛還開闢了600平方米的豆腐博物館,將餐館做成以豆腐為主題的“文化空間”。如今遊客走進這個空間,不但可以品嚐到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泰山豆腐宴,品鑑博物館豐富的館藏,還可以聽著四頁竹板山東評書瞭解泰山豆腐文化。

  有了特色,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客源。王小剛說,近幾年旅遊團隊、研學團隊慕名而來,最紅火的時候年接待量達到了50餘萬人次。

  記者:孫曉輝

   編輯:李爭豔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57 字。

轉載請註明: 聽非遺曬年貨|泰山豆腐宴:皇家御膳端上百姓餐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