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五百年風景看北京,五千年風景看山西”,山西境內歷史悠久,人文積澱豐厚,佛教文化更是光輝奪目,擁有多座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千年古寺。其中坐落在忻州市五臺山中臺山麓的龍泉寺,雖然規模不大,年代也並非五臺山最古老,卻是景區最值得一看的寺廟。
五臺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相傳北宋時期,楊繼業與遼國作戰,被俘絕食而死,後來孟良盜回了楊令公的遺體,其子楊五郎在五臺山九龍崗上為令公建了一座瘞骨塔,為方便祭祀,楊家後人在令公塔不遠處修建了這座家廟。
據《五臺山志》載:龍泉寺背靠九龍山,九峰環抱,寺側有山泉一眼,泉水從石雕龍口中噴出,故謂之龍泉,龍泉寺也因泉得名。寺廟坐北向南,佔地面積15950平方米,建築氣勢雄偉,尤以影壁、牌坊、墓塔的精美石雕而聞名,被譽為“華夏石雕第一寺”。
山門入口處的照壁上,鑲嵌著一組漢白玉石雕,內容為五臺山主要寺廟的微縮示意圖。石雕中心的葫蘆寶塔代表五臺山的標誌建築大白塔,中下端的大殿是中臺頂的演教寺,西北角有一人在叩頭的大殿是佛母洞,東南側的山洞是觀音洞,右邊供有彌勒佛的樓閣是棲賢寺,整組石雕構圖巧妙,堪稱一絕。
矗立在108級青石臺階盡頭的牌樓,由純漢白玉鏤空雕刻而成,三門六柱上遍佈飛龍、花梁、紙扇、寶鏡等多種圖案,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尤其是飛騰盤舞的89條蛟龍和20多頭獅子,栩栩如生,神態逼真,給遊人以“張口怕驚鳥,伸手恐斷枝”的感覺。
據介紹,這座牌樓系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定襄縣宏道鄉石雕藝人胡明珠及其弟子耗時6年設計建造的,被譽為“中華第一石雕”和龍泉寺“鎮寺三寶”之首。網上關於胡明珠的資料不多,可他留給我們的這座石牌坊,足以證明他是一位技藝精湛的石刻藝術大師。
祖師殿前一座巍然壯觀的藏式漢白玉石塔,是清末民初五臺山高僧普濟和尚的墓塔。該塔通體採用漢白玉石建造,塔身雕刻了彌勒佛,以及普濟和尚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時期的雕像,底座四角還有蓮花瓣和大力士等浮雕,工藝與造型異常精美。
在龍泉寺西北五百米左右的山崗上,有一座建於宋代的楊令公塔,相傳楊業戰死後,楊五郎將其遺骨葬於塔下,因楊業死後被追封為中書令,後人遂將此塔稱為“令公塔”。該塔為三級六角磚結構樓閣式建築,通高約十五米,塔旁還立有楊令公的墓碑記。
許多遊人在遊覽完龍泉寺後,都會慕名到泉亭下的龍泉,打上一勺泉水暢飲。龍泉是五臺山的名泉之一,據記載,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趙構從明州返回越州途中曾品嚐龍泉井水,回到臨安後不久便賜金重建龍泉寺。經相關部門檢測,龍泉水中含有10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無任何汙染的純天然山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