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恢復的還有“校園閱報欄”
讀了7月26日《中國青年報》“中學生”版刊發袁子涵小朋友的建議信——《恢復書報亭》,我感慨良多。
跟子涵小朋友一樣,我也與書報亭結下過不解之緣。多年前,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我都會繞路去書報亭買一份帶著油墨清香的報紙或雜誌,因為我居住的地方是一個小鎮,書報亭不多。每逢奧運會或世界盃賽期間,我每天還會同時買多份報紙對照起來看,不同的報紙有不同的個性,欄目名字有個性,新聞報道的角度也各有千秋,然後我把這些富有個性的新聞材料整理成有趣的教學內容分享給我的學生,因此他們都很喜歡我的語文課。後來,小鎮上的書報亭突然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心裡都是空落落的。
關於恢復書報亭的意義和價值,子涵小朋友在信中已有詳盡的陳述,我不再贅言。除了書報亭,我覺得“校園閱報欄”的消失,也是叫人感到備感遺憾的事。
時下,很多學校已經見不到“校園閱報欄”了,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宣傳欄,宣傳自己學校中考或高考成績如何驕人,等等。多了一分功利思想,卻少了一分人文底蘊。
我在母校浙江縉雲盤溪中學讀書的時候,學校閱報欄是同學們課間休閒最好的去處。那是一種愉快的學習方式:聽課做題累了,課間去閱報欄看看新聞,讀讀副刊上的精美散文,再回教室上課,會感覺神清氣爽,爾後產生新的期待。那時,班裡的同學時常三五成群一起去看熱點新聞,然後大家討論爭辯,激情澎湃,熱血沸騰,那是青春少年應有的模樣!
相比之下,現在的很多學生就少了這份閒情逸致或青春熱血,他們上課聽課做練習,下課忙著趕作業,關心國家大事只能從那些時政複習資料中獲取,那是“壓縮餅乾”一樣的東西,內容被壓縮了,故事沒有了,口味也變了,更可悲的是閱讀目的不一樣了!我們過去是一種興趣愛好,更是一種情懷,現在不少學生硬著頭皮去看這些東西,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有讀者可能會反問我:讀書看報,不是可以去學校圖書館嗎?是的,現在很多學校硬體設施越來越好了,也包括校園圖書館的建設,但學生真正能進圖書館閱讀的自由支配時間反而越來越少。有些學校雖有一流的圖書館設施,卻成了校園裡被遺忘的角落。
與之相比,“校園閱報欄”是一個微型的流動的“圖書館”,它可以設定在餐廳前、校園大道旁、操場邊等人流密集之處,讓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也有喘息的片刻,享受校園裡的“精神氧吧”,因為美麗的課外閱讀是學生精神家園的“光合作用”。
當然,我們恢復“校園閱報欄”不是流於形式,而要讓它成為校園最美的人文風景,成為莘莘學子人生最美的記憶。
(作者為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義蓬中學教師)
潛海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