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個標誌,不少家長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開始琢磨孩子該叫什麼,這邊翻字典,那邊查古籍,生怕孩子的名字不好聽或者有不好的寓意。
孩子到底跟誰姓?名字方面還好說,只要不是太離譜,搭配上姓氏都會是個好名字,關鍵就在於這個姓,孩子到底可以跟誰姓?
會出現這個問題,主要和當代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面有些家庭迎來二胎,想讓二寶隨母姓,另一方面有些家長異想天開,會給孩子起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而姓氏恰恰成為了大家爭論最激烈的點。
大部分人認為,按照傳統孩子隨父姓,而有些人則認為,時代不斷進步,某些二胎家庭,老二不跟爸爸姓的情況越來越多,但只要一家人認可這種做法,孩子跟媽媽姓也不是不可以。
《民法典》針對孩子姓氏問題說得很清楚!法律方面針對姓氏方面的問題,早已有了相關規定。婚姻法規定,關於孩子姓氏的選取,父母皆可,而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針對姓氏問題則有了新的規定。
《民法典》指出,除父母姓氏外,遇到這些情況選擇其他姓氏,也是符合法律的。
1、長輩姓氏
生活中有些家長為了加深孩子的家族意識,會考慮用長輩的姓氏給孩子起名,即便直系長輩的姓和父母不同,也符合法律,可以被選取為孩子起名時的姓氏。
2、扶養人姓氏
如果孩子被父母外的人扶養,考慮到孩子的成長問題,是可以幫孩子變更姓名,選取扶養人姓氏的,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幫孩子快速融入家庭,增進孩子和扶養人之間的感情,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3、符合民俗
我國各個民族風俗不同,有些少數民族在姓氏方面的習俗和大眾認知是存在差異的,比如某些地區孩子的姓氏會取父親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按照民族風俗給孩子起名,即便孩子的姓氏和父母、直系長輩都不同,也是符合法律的。
孩子姓父姓以外的姓氏會面臨很多現實問題,家長要做些什麼?1、選擇姓氏前,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商量
孩子隨父姓,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認同的,但孩子不跟爸爸姓,而是跟媽媽或跟長輩姓,那麼家庭內部就難免會存在一些分歧,如果不及時處理家庭中的分歧,未來不同家庭成員在對待孩子時就會存在差異,而這種現象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是傷害。
建議家長在選取姓氏時,尤其是針對選取母姓或長輩姓氏的情況,一定要和家人好好商量,只有得到家庭的認同,孩子才會在正確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2、幫助孩子建立姓名自信
即便在當代,隨父姓依舊是一個傳統,符合大眾認知,因此,那些選取其他姓氏的孩子,在姓名方面就屬於比較特殊的型別,如果不能處理好,難免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對此,建議家長們提前幫助孩子進行心理建設,比如告訴孩子為什麼他的姓氏和父親姓氏不一樣,其中有什麼含義,孩子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的姓名錶示認可,在生活中才會表現得更有自信,即便其他人對孩子的姓氏表示質疑,孩子也可以坦然地面對。
可見,孩子應該隨誰姓,《民法典》裡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不過還是要提醒各位家長,孩子的名字會跟著他一輩子,隨誰姓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家長一定要考慮清楚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