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朋友問我,諾諾把我撞成這樣,我是怎麼處理的?
strong我沒處理。沒憤怒,也沒鬱悶。/strong
經過這兩年對自己的反覆洗腦,我早都已經不知道什麼叫追責……
自從看到《平和式教養法》中那句“請把【責怪】撤出你的計劃”,我就像被當頭棒喝一般醒悟:strong不管發生任何事,不管對愛人還是對孩子,譴責是最爛的第一反應。/strong
因為:
1.沒有人會故意做壞事。
2.當直接看到自己造成的糟糕後果,除了反社會人格,沒有人會喜滋滋。
3.譴責別人會讓自己忘掉自己的那份責任。
2
拿我這件事舉例,一開始諾諾是在猛哭的,因為他撞到我牙齒他也疼。
可是當他看到我嘴巴全是血,他忘了哭,也忘了疼。
他來問我痛不痛。
我說好痛!出了好多血。
我還告訴他剛才發生了什麼事:“你本來是想跟我玩對不對?但是你後腦勺直接砸過來,你看不到,媽媽也沒注意,上面的牙齒磕進下面的嘴唇了,所以出了這麼多血。”
他呆住了,臉上有害怕、後悔的樣子。
他跟我說對不起,我說沒關係,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接著,我查看了他的腦袋,確保他的腦袋沒事。
我叫他記得媽媽流血的嘴唇,以後不要再用後腦勺來砸人,因為你腦袋後面沒有長眼睛看不到。
試想,如果我被撞後第一時間罵他呢?
我嘴唇能好起來嗎?不能。
我會注意到自己的那部分責任嗎?比如“跟他玩卻沒全神貫注注意到、沒及時躲開”?不會。
諾諾被我劈頭蓋臉罵一頓之後,真的會反省嗎?不一定。因為他本來對傷到我是存有愧疚的,可是責罵一上來,其帶來的恐懼,會直接覆蓋他的愧疚。
而且被罵之後,他也容易把重點搞錯:strong“如果我這樣做,會招來家長罵我”;而不是“我這樣做會傷到人,所以不要做”。/strong
如果孩子長期被責罵,形成“如果我這樣做,會招來家長罵我”的腦回路,那麼他可能會認為某件事能不能做的關鍵,主要在於有沒有人發現、有沒有人會罵他。
strong譴責能讓孩子感到一時的害怕,但也會把孩子自己的思考力、內驅力給罵丟。/strong
3
我們通常誤以為,當我們責怪孩子的時候,是在做一些積極的事情,希望達到積極的教育效果——這不是在教孩子承擔相應(被指責)的責任嗎。
但實際上,如果孩子在【把責怪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的家庭中長大,他們會更戒備,更傾向於自衛、指責和攻擊,而不是承擔責任。
拋棄譴責策略,專注於解決方案的家庭,才能讓兄弟姐妹的關係更好。所以,我們應該營造沒有責備的家庭氛圍,請把【責怪】撤出你的計劃。
我們也許已經形成慣性,我知道這不太容易,我們可以儘量這樣做:當你準備怪罪別人的時候,提醒自己用提問取而代之:“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你將驚奇的看到,一旦無須擔心被指責,你的孩子們會爭相承擔責任。
——編輯自《平和式教養法》
如果你曾生活在滿是譴責的原生家庭中,你一定還能想起身為孩子的這種艱難:你知道你做錯了,但你更知道一旦承認,你會面臨什麼。
你會不由自主的害怕、否認事實、強詞辯駁(明明內心軟弱,卻表現出過剩的攻擊),想把自己的責任撇開,就像是快被水淹沒前,緊緊抓住最後這根稻草……然後迎來更大的譴責。
因為潛意識想逃避譴責,所以不敢實際上的承擔責任,甚至無法學會勇敢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既懦弱無助,又脆弱玻璃心的感覺,一點也不好。
strong既然知道這種教養方式不恰當,我們就別再承襲下去了。/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