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一種刑罰。它的主要功能是透過將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遠離鄉土的地方,以對案犯進行懲治,並以此維護社會和統治秩序。
中國傳統社會中,流放是十分獨特的政治現象,被統治者自詡為一種仁慈的刑罰。所謂“不忍刑殺,流之遠方”(《大清律例''名例律上》),從而體現了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和慎刑。但為了使流放刑起到降死一等重刑的作用,歷代統治者煞費苦心的變換流放的方式,創造了花樣翻新的流放形式。與此同時,歷代統治者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對於流放地點的選擇也費盡心機,西北絕域、西南煙瘴和東北苦寒之地以及一些海島都先後成為過流放地,形成了歷代不同的流放標準,造就了諸多著名的流人聚居處。這些地方也因為有了流人的開發,呈現了生機和活力。
一、.蜀地
四川早在戰國時期,就是秦國流放犯人的地方。因為那裡地方艱苦,最有名的就是呂不韋了。呂不韋是秦國國相,是秦國統一的大功臣,也可能是秦始皇他爹。趙姬的老相好。這數重身份搞到一起,秦始皇對他的感情很複雜,等嫪毐事發之後,那秦始皇就不得不對呂不韋下手了。因為把嫪毐這個假太監關進宮,搞得後宮大亂的,正是呂不韋找裸替引起的。
二、海南島(主要是崖州。現為中國一個省,海南島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隋朝以前中國的流放地多為湖北房陵等內地閉塞地區和內蒙古等偏遠的邊疆地區,海島成為流放地是唐宋時期的事情。
此後從唐朝開始,湧入海南島的流人越來越多,據王雪玲對兩《唐書》所見流人的統計,當時全國有名字可考的流人有211人,其中嶺南道獨佔138人,海南島的崖州有13名流人,為全國第一,儋州、振州、瓊州也分別有8名、7名、3名流人。[1]到了宋代,海南島更是成為政府最主要的流放地,盧多遜、丁渭、蘇軾、趙鼎、李綱、李光、胡銓等著名大臣都曾先後被流放到海南島。
三、嶺南,主要流放的是姬妾、瀟湘,曾是朝庭流放文人的地方
嶺南就是南嶺之南,大概是廣東廣西以及海南,現在人一聽,可能高興了,這有什麼好愁的,廣東現在最富,每年坐飛機去香港購物都得自己掏機票錢,去廣州喝完早茶,順便去深圳逛逛。廣西更不怕啦,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妹子秀乾坤,完事了,到南寧德天瀑布去玩一下。海南也不怕啊,現在好多東北人到海南置業,一到冬天就到海南沙灘曬太陽。
四、雲南
雲南現在是彩雲之南,麗江這些地方,每年去的人不要太多。昆明是春城,氣候溫和,多少人的夢想就是退休後住到雲南去,但早些年,雲南也是流放地。比如明朝的時候,尤其是明初的時候,當年拿下雲南後,雲南人口稀少,怎麼辦?就從內地遷人去,其中一大途徑就是遷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