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時許,住在白玉蘭廣場附近的張女士一家三口開啟了他們每週末的保留節目——晚飯前出門散一會步。行至外白渡橋,竟遇上“意外之喜”——每週六、日下午4時30分準時開始的“聆聽北蘇州路”志願講解活動。短短900米長的蘇州河(虹口段)景觀帶,藏著許多大家略有耳聞,卻又不甚瞭解的“寶藏”。
圖說:張女士一家三口意外參與到活動當中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下同)
邊走邊聽
“你們知道外白渡橋,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專業導遊出身的志願者周婷婷一句話便成功勾起大家的好奇心,“第一代外白渡橋始建於1856年,當時名為威爾斯橋。第二代被英國人叫作花園橋,從那時開始,過橋不再收費,所以百姓們叫著叫著就變成‘白渡’了。河流的上游稱之為裡,河流的下游則為外,所以這座蘇州河下游的橋就叫‘外白渡橋’。”一番介紹令市民遊客恍然大悟,張女士的小女兒蹦躂著說:“這個小知識我同學肯定不知道,下次講給他們聽!”
周婷婷又帶著大家眺望馬路對面的俄羅斯駐滬領事館、中國證券博物館(原浦江飯店)以及上海大廈。從建築外觀、來訪名人,講到建築功能的幾度變化,再延伸到近代歷史,帶人們全方位瞭解蘇州河岸這些有故事的老建築。
圖說:志願者周婷婷講解中
“上海蘇寧寶麗嘉酒店,前面一棟是新建的酒店,後面就是原本大名鼎鼎的公濟醫院。”“瑞泰裡最早叫河濱公寓,不過與河濱大樓重名,後來就改了名字。”“上海郵政博物館頂上‘人民郵電’四個大字,是毛主席親筆題寫的。兩邊的青銅雕像曾一度被毀,好在一個美術專業學生翻過模,後來才得以復原。”“乍浦路橋是一個‘世紀同框最佳攝影點’,在這裡拍照,剛好能把蘇州河畔的百年老建築和‘浦東三件套’一起收入鏡頭,達成‘世紀同框’。”900米長的路,1小時的講解,雖然短,卻是乾貨滿滿。張女士驚喜地說:“天天走這條路,現在好像重新認識了一遍。”
圖說:世紀同框最佳攝影點
說走就走
近年來,“微旅行”成為上海市民休閒度假的方式。2018年至今,上海市文旅局已經發布100多條建築微旅行線路。一週前剛剛落幕的上海旅遊節上,一大批歷史建築、風貌街區、革命遺址、工業遺蹟“串珠成鏈”,形成一條條充滿溫度和亮點的微旅遊線路。旅遊節釋出的“建築可閱讀,城市微旅行”十佳線路,為市民推薦了家門口的好去處。
圖說:原浦江飯店
“虹口區的歷史建築資源豐富且密集,非常適合半天以內、徒步三四公里的‘微旅行’。我們從2014年開始提出這個概念,現在已經有30多條市場化運作的線路。”虹口區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主任夏祺清介紹。北蘇州路步行街今年剛剛貫通,虹口區為此又開發出“聆聽北蘇州路”微旅行線路,囊括9座歷史建築,其中中國郵政博物館、中國證券博物館等市民還可以自行預約進入內部深度遊覽。這條線路還與黃浦、普陀、靜安、長寧四區的微旅行線路聯動,共同凸顯蘇州河兩岸有溫度的慢生活特色和斑斕的城市色彩。夏祺清說:“現在都市生活節奏快,市民可能抽不出時間參加好幾天的旅行,微旅行不僅能滿足他們的出行需求,也讓大家更瞭解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另外,對於有老人、孩子一同出行的家庭,微旅行也是一種更輕鬆的選擇,讓大家沒有顧慮,‘說走就走’!”(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記者手記丨文化的引力
“免費的志願講解活動馬上開始,大家有興趣可以稍微等待一下!”每次志願活動開始前,講解員周婷婷都要提前十多分鐘到崗,先“招攬”一些聽眾。周婷婷透露:“有時候天氣不好,遊客較少,我就先開始講。講著講著很多人就會聚攏過來,跟著我走了。”
圖說:講解員周婷婷
秋意漸濃,蘇州河岸的風更添幾分冷冽,傍晚的遊人也更少了一些。活動開始時,只有張女士一家三位聽眾。但周婷婷的小喇叭彷彿有股魔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跟隨。有散步的市民,想要聽聽熟悉的建築裡有什麼不熟悉的故事;還有揹著包來上海旅行的遊客,一開始不好意思“蹭別人的導遊”,結果被告知是免費服務,連連稱讚:“講得真好!上海的旅遊服務搞得真好!”走到終點站上海郵政博物館,三人的隊伍已經壯大成將近20人。
講解員的講解有吸引力,但更有魔力的是上海文化。老建築裡的故事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吸引著居住於此的人們更加熱愛這座城市,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不遠萬里到此一遊。(吳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