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魯迅是左翼文化運動旗手?他和左翼文化界分歧又在哪?這個座談會告訴你

10月23日,為了迎接建黨百年,同時紀念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週年,進一步深入挖掘、宣傳、研究左翼文化,由左聯會址紀念館主辦的“魯迅與新時代左翼文化精神座談會”在海派文化中心進行。此次座談會,旨在展現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和進步文化名人在思想文化領域卓越成就和光輝歷程,全國各地左翼文化專家學者、左聯盟員後代圍繞“左聯與中國左翼文化”和“左聯與20世紀中國文學”兩大主題,一同探討交流左翼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深切紀念左翼文化人的功勳偉績,傳承弘揚左翼文化及左翼精神。會議採用“線上+線下”同步直播方式進行。

為何說魯迅是左翼文化運動旗手?他和左翼文化界分歧又在哪?這個座談會告訴你

在座談會上,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研究館員樂融表示,魯迅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但同時,又是左翼文化運動的領軍者或者旗手,這兩個運動基本上相隔十年,許多新文化陣營人後來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隱退,有的前進”,只有魯迅繼續前行。為何魯迅能夠與時俱進,進入大時代,能自覺地繼續在當時新的歷史背景下不固步自封,不以當年中國文壇泰斗為資本,坐享其成?這可以從魯迅在左聯成立大會的講話《對於左聯的幾點意見》中看出,魯迅對左聯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憂慮,並指出如何防止的建議。現在想想,這對我們當前工作也有啟發。魯迅精神在新時代表現,主要是擔當、創新、行動(或“實踐”)、愛國、堅定的信仰。新時代左翼文化精神就是要學習繼承發揚魯迅思想精神,我們要與時俱進,在新時代中國特使社會主義道路上尤其是文化建設事業上作出貢獻。

談及魯迅與左翼文化界的分歧,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朱鴻召認為,魯迅與左翼文化界的分歧點,表現在語言上的差異,魯迅的話語是源於生命體驗的,對於每個新概念幾乎都是經過認真辨別、心裡體味、感受、掂量過的。無論是貶斥或褒獎,都是入木三分,生動形象。左翼文化界對於魯迅,無論是批評咒罵,還是稱頌褒獎,使用的往往都是大概念,很生硬,很笨重。這些大概念是外來的,左翼文化界自己未必完全理解,更談不上消化溶解,把真理的力量轉化為人格力量。1937年10月,毛澤東稱魯迅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是新中國的聖人”。1940年1月,《新民主主義論》稱“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這種話語體系的差異背後,實質上是一個真理的力量與人格的力量問題,一個西方革命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的問題,一個現代中國在世界格局下的話語權的問題,一個我們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問題。

為何說魯迅是左翼文化運動旗手?他和左翼文化界分歧又在哪?這個座談會告訴你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介紹,由上海戲劇學院傾力打造的大型原創話劇《前哨》,正是以左聯五烈士作為描摹物件,融入編劇自身90年代研究左聯的體驗以及90年代後學界關於左聯研究的新變化,將上世紀30代、90年代和當下三個既相互聯絡有又有不同時代特徵和氛圍時代進行對話,用創作反觀歷史上的人物、選擇、矛盾、鬥爭,從而達到對30年代時代青年某些新的認識和價值挖掘。

左聯盟員周文、鄭育之之子周七康說,父母親都是左聯成員,他們和許多左聯成員為籌備遠東反戰大會做了許多工作,從父母親的革命經歷中我瞭解了一些左聯和左聯成員。後來,我又瞭解到龍華24烈士中的左聯五烈士的革命事蹟,他們又寫作,又做革命工作,在敵人面前無所畏懼,在白色恐怖的時候堅持革命的信念,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實在讓人感動,深受教育。幾十年前魯迅為紀念他們寫下《為了忘卻的記念》,今天再繼續紀念他們,是我們的職責。

左聯盟員丁玲外孫、清華附中朝陽學校語文教師周欣認為,在中學生中可以適當宣傳左聯事蹟和精神。青年的使命感和那種衝勁,他們寫作中對生活的敏感,對正義的追求,用行動來實踐理想都是當代中學生需要的。

來源:作者:周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1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說魯迅是左翼文化運動旗手?他和左翼文化界分歧又在哪?這個座談會告訴你 - 楠木軒